年末年初,是否有丰厚的年终奖金,是衡量一个企业发展业绩的指标之一。 决策者可以推出合理的奖励计划,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成为外人眼中的“别人的老板”。 上市公司的主要奖励方式往往以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形式出现,2023年A股市场会是怎样的情况呢?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A股2023年共发布股权激励计划747项,其中671项已实施,50项处于董事会预案状态。 此外,年内共发布员工持股计划212个,因定价、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引发市场关注。
科创板、创业板占比超60%
据Wind统计,2023年共有747家A股公司发行了股权激励计划,其中147家采用期权模式,仅3家采用股票增值权,其余采用一类或二类限制性股票计划。
从行业来看,主板上市公司发行股权激励计划281家。 其中,179家采用限制性股票激励,101家采用期权激励,激励主体仅有股票增值权。
创业板发行股权激励计划259个,科创板180个。但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激励方式主要依靠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其中,创业板发行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87只,科创板发行153只,占比都非常高。
这是因为科创板于2019年下半年推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随着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晋升创业板。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兼具折价和投资时机优势,已逐渐成为创业板、科创板的主流股权激励工具。
北交所27个计划中,有14个被列为限制性股票,其余为期权激励。 据悉,北交所不适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但允许股票期权定价低于市场参考价。
总体来看,年内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中,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占比接近60%。 对此,万联证券高级投资顾问曲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新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空间明显增大,包括创业板、科创板等。”科创板、北交所等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股权激励计划,将公司未来成长与员工深度绑定。
从占比来看,雪榕生物以激励总数占当时总股本的16.23%位居榜首。 其激励标的为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采取的方式为上市定向发行。
此外,当时激励总额占总股本10%以上的公司还有四家,分别是零售行业的继峰科技、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行业的格力尔、中国的飞鹿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 对于行业内的潮汐股份来说,激励措施包括期权和一种限制性股票。 此外,当时总激励比例占总股本1%以上的上市公司还有近500家。
总量下降的几大原因
但从总数来看,2023年股权激励计划仍较2022年减少114个。
在曲芳看来,主要受以下几点影响:一是前几年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仍在实施,抑制了2023年金额的增长; 其次,二级市场表现低迷不利于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随着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二级市场价格甚至出现远低于股权激励计划行权价的情况,这使得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热情不高。 此外,减持新规也为未来股权激励计划的减持设定了标准。 也促使上市公司更加全面、审慎地制定股权激励计划。
据悉,减持新规发布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有限合伙企业的减持行为受到了更为严格的限制。
此外,联合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企业在面临不确定的市场前景时,倾向于降低成本。因此,一些企业可能会考虑股权激励。”更加谨慎地实施该计划,以免增加财政负担。”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告诉记者:“随着员工群体多元化、职业发展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股权激励计划已经不能满足全体员工的需求。未来,企业在制定股权激励计划时,将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制度设计,其中,制定长期激励比短期激励更能激发员工的长期创造力和积极性。例如,股票期权的授予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持有期限可以鼓励员工专注于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一重工推出7000余人持股计划
作为另一种激励方式,员工持股计划也受到上市公司的追捧。 2023年,共发行A股员工持股计划212个。
持有数量最多的是三一重工。 股份来源于上市公司回购。 共有7,131人持有。 员工认购比例达到95.69%,其余由高管认购。 据悉,三一重工已连续四年推出以激励基金为资金来源的员工持股计划。
居然之家于今年2月推出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 该股票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账户内的回购股份。 股票规模不超过423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65%。 本次员工持股计划持有人数已达6000人,员工认购比例为90.22%。
对于上市公司激励方式的差异,曲芳告诉记者:“股权激励计划主要针对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等,而员工持股计划针对的是广大基层员工;与股权激励计划相比,往往伴随着业绩指标达到即可,对员工持股计划并无硬性要求。
此外,曲芳表示,员工持股计划不涉及太多税务问题,而股权激励则需要在行权日后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同时,员工持股计划获得的股份数量往往较小,其行权价格也高于股权激励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备受市场关注,主要是其定价是否合理、中小股东是否存在利益冲突等问题。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进步,相关制度有望进一步完善。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