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智行推迟美股IPO定价因增发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盈利与境外上市风险重重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公司,近三年(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59亿元。

急于“向市场出血”的小马智行也反映了自动驾驶行业的现状。据新浪科技统计,近一年来,国内共有10家自动驾驶企业已完成或正在进行上市。盈利能力方面,有9家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其余1家公司因未披露财报,盈利情况不明。

但更棘手的问题是自动驾驶企业海外上市时可能出现的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这被视为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小马智行头顶。

小马智行推迟美股IPO定价因增发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盈利与境外上市风险重重插图

近三年亏损超26亿元,IPO估值或“腰斩”

小马智行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广州。目前拥有250余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和190辆无人驾驶卡车,并已获批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开展完全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招股书显示,目前,小马智行自动驾驶里程已超过3350万公里,其中自动驾驶里程超过390万公里。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内,小马智行每辆机器人出租车的日均订单超过15辆,该公司的机器人卡车车队累计货运量超过7.67亿吨。

不过,这些数据的变化并没有直接带动小马智行营业利润的正增长。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小马智行营收约为3951万美元,同比增长85.5%;营收增长的同时,净亏损高达9389万美元,远高于营收。

小马智行推迟美股IPO定价因增发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盈利与境外上市风险重重插图1

如果拉长时间,可以发现亏损长期高于实际收入的现象长期没有改变。 2022年至2023年,小马智行的收入将分别为6837万美元和7190万美元。虽然收入略有增长,但该公司仍持续亏损。同期,公司分别亏损1.48亿元和1.25亿元。亏损额略有收窄,但亏损额远大于同期收入。

小马智行推迟美股IPO定价因增发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盈利与境外上市风险重重插图2

据新浪科技统计,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小马智行累计亏损达3.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6.59亿元。长期亏损的背后,小马智行早期在自驾出行服务上的努力和巨额投入并没有带来大规模的营收。反而是后期推出的自动驾驶卡车业务挑起了业绩增长的中流砥柱。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3年,小马智行三大业务板块中,技术授权和应用服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4.2%和54.5%,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两者占比均超过32%。多年来,自驾游服务反响平平。到2024年上半年,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业务占整体营收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73%,技术授权及应用服务占比将达到22.3%,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将进一步萎缩至4.7% 。

直观业绩的背后,小马智行的估值也大幅下滑。

据小马智行招股书显示,本次IPO每股ADS价格在11美元至13美元之间。多家机构预计小马智行上市估值约为45.5亿美元。这一预估较2022年融资轮85亿美元的估值下降了近一半。尽管小马智行已宣布推迟IPO定价,未来估值可能会上升,但要大幅提升估值使其超越此前85亿美元的估值,仍面临挑战。

“安全与合规”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高悬

除了盈利问题,海外上市带来的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问题也正成为高悬在小马智行商业化进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最新的招股书中,小马智行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海外上市可能面临的数据保护和网络安全风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当用户数量超过100万“门槛”时,可能会面临中国监管机构的审查;其次,如果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因职位问题连续两年无法审查小马,智行进行审计和彻底检查,公司将面临被禁止交易和退市的风险。

根据我国将于2022年2月15日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购买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CIIO)”或者进行数据处理活动的互联网平台运营者必须持有超过申请其证券在境外证券交易所上市前泄露的用户个人信息不超过100万,网络产品、服务或数据处理可能影响国家安全活动的,可以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尽管小马智行目前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没有收到任何中国监管机构将我们认定为CIIO的监管通知”,并且“不拥有超过100万用户的个人信息”。但作为一家为C端消费者提供自驾出行服务的公司,随着平台用户数量的增加以及公司B端业务客户积累的增加,逐步逼近“门槛”的可能性和面临的审查越来越多。 。

一位自动驾驶行业内部人士在与新浪科技交流时指出,“所有在美国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都会根据目前的法律情况来解释公司的合规情况,这是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言外之意是,目前小马智行等公司赴美上市“实际上符合中美两国现行法律要求”。但后续相关法律法规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充满变数。

知乎自动驾驶优秀受访者洪泽新对新浪科技直言:“现阶段,自动驾驶企业收集的地理信息或涉及国家安全的数据相对较少,因此尚未造成重大的数据安全问题。然而,一旦公司经营范围扩大,数据收集的规模和敏感性增加,类似的风险就可能出现。”

他认为,国外可能会加强对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封锁,包括研发和应用实施。 “因此,未来自动驾驶企业不仅需要关注国内信息安全审查,还可能面临国外技术限制、退市风险加大和经营困难的双重压力。”

自动驾驶企业齐聚上市,10家企业中有9家亏损

经历了2023年自动驾驶行业融资退却的“寒冬”后,头部企业纷纷裁员,甚至宣告破产。今年,大量自动驾驶企业启动IPO,希望通过公开募资筹集更多资金,推动业务发展。

据新浪科技不完全统计,2023年12月以来,国内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自动驾驶企业共有10家。其中,6家已完成上市,2家已注册获批,2家已提交招股说明书。从盈利能力来看,10家企业中有9家处于亏损状态。其余1家公司因财务报告未公开,盈利情况不得而知,但大概率也处于亏损状态。

小马智行推迟美股IPO定价因增发 自动驾驶企业上市盈利与境外上市风险重重插图3

在盈利惨淡的情况下,国内自动驾驶产业的商业化之路充满坎坷。

以10月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文远知行为例。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文远知行将分别实现营收1.38亿元、5.28亿元、4.02亿元、1.5亿元。 ;但净亏损分别为10.07亿元、12.98亿元、19.82亿元、8.82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过51亿元。另一个例子是今年8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黑芝麻智能。 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23.57亿元、27.54亿元、48.55亿元、6.02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105.68亿元。

在与新浪科技的交流中,国际智能交通技术协会秘书长张翔直言:“自动驾驶行业涉及到很多部门,特别是在中国,现在我们的主流技术路线是‘车路云’。”自动驾驶与传统高速公路的改造密切相关,但路面何时改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导致该领域企业进展缓慢。”

在张翔看来,对于商业化有困难的自动驾驶企业,通过IPO筹集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研发、营销等商业活动。然而,随着L2级自动驾驶开始大规模量产,车企越来越多地追赶通过L2级自动驾驶向高级自动驾驶的跨越。

“现在约有30%的新车配备了L2级自动驾驶,但L4级自动驾驶尚未量产。”张翔表示,“随着车企开始加强自动驾驶研发,在数据采集方面拥有天然优势。”车企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路越来越短,一些纯L4级自动驾驶企业的阵地将被替换。”

或许,对于更多的自动驾驶企业来说,上市更像是一个阶段性的融资“延寿”计划,而不是彻底解决财务问题的长期计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浪科技”,作者:周文猛,36氪经授权发布。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