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在发布五年来最差三季报后,金域医疗(.SH)低开低走,迅速触及跌停,报收于34.07元/股。股价跌破跌停的原因是三季报业绩不及预期,单季度净利润暴跌98%以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6.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不足1亿元。
作为第三方医学检测(ICL)领域的龙头企业,金宇医疗利润大幅缩水是行业的缩影。另一家龙头企业迪安诊断(.SZ)的财务表现也同样如此。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6亿元,利润仅1.3亿元。大安基因(.SZ)已由盈转亏,今年已亏损5亿。
除了核酸检测带来的市场红利消失之外,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在政策方面也逐渐加大,第三方医疗检测成为规范检查的重点。在市场萎缩和政策监管的双重夹击下,ICL行业面临着微利时代的挑战。
ICL进入微利时代
2024年,远离核酸检测,第三方医学检测彻底告别暴利时代。
今年三季度,金宇医疗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3.15%、98.56%、94.62%。纵观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6.19亿元,同比下降10.9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384万元,同比下降83.71%;扣非净利润7801万元,同比下降77.23%。
金域医疗表示,营收和利润下降主要是由于常规检测需求增长慢于预期以及前期固定成本投入较大,导致经营杠杆下降。
迪安诊断也面临着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问题。
财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同比-11.8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00万元,同比-23.81%;扣非净利润5900万元,同比-60.76%。今年1-9月,迪安诊断实现营业收入92.58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0.05%;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31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5.35%;扣除非归属于母公司利润的净利润1.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2.18%。
更悲惨的是大安基因。
今年三季度,达安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下降37.71%;净利润-1.04亿元,同比下降106.34%。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约为5.91亿元,同比下降29.8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亏损约5.03亿元,由盈转亏。
Wind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金宇医疗的净利润率约为19%。这一数据到2023年将下降至7.46,与2019年基本持平。但今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率已下降至1.49%。迪安诊断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净利润率为3.27%,峰值超过10%。大安基因的净利润率为-84.85%,这一数字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超过45%。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风险是应收账款。金域医疗期末应收账款51.16亿元,占总资产的46.6%;迪安诊断期末应收账款83.66亿元,占总资产的48.8%。
机构也下调了相关盈利预测。
今年9月10日,国信证券分析师预计金宇医疗2024年营收85.89亿元,原值为97.30亿元,预计归属净利润4.54亿元,原值为8.69亿元元。
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还款进度可能放缓、ICL业务恢复速度慢于预期,华安证券适度下调迪安诊断业绩预期。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27亿元,此前值为4.31亿元。
后疫情时代的行业挑战
ICL已陷入微利时代。这一变化与行业变化以及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有显着关系。
华安证券表示,迪安诊断业务受到干扰,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DRG/DIP政策全国推广、反腐败常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疫情三年来,大部分常规核酸检测都交给了第三方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漏检、假阳性、样本丢失等问题屡见不鲜。 2023年以来,湖南、陕西、山东、上海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送样”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均规定医疗机构要在论证项目必要性、合理性的基础上严格开展项目。遵循样品提交的工作和管理程序。
例如,今年上海市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医疗机构临床检测样本外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出境检测流程的管理。样品,严格执行收费政策,要求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控制。
国家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步加大,第三方检验市场成为规范检验的重点。
去年12月18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大型医院检查工作方案(2023-2026年)》,将于2023年12月启动。会议明确提出加大医学检验实验室抽查力度。今年3月26日,国家疾控局、国家卫健委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中,样本外包被纳入年度国家抽查监督抽查计划。首次制定医疗监督抽查方案。 4月28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的通知》和《2024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方案》。检查内容包括定点医疗机构五个方面。其中,临床检测领域是重点之一。
在告别特殊时期带来的巨额利润后,一些企业也在寻找转型之路。
金钰医疗表示,新增合作精准医疗中心25家、产学研合作疾病联盟20家;同时,公司不断深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先后发布了领域医学语言大模型和智能“领域小医生”。
迪安诊断不断深化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学科建设、集团级客户开发等战略业务。其中,第三季度新增精密中心4家,总数达到84家,其中52家全年实现盈利。第三季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8%;此外,公司还在加快国际探索步伐,越南检验实验室已正式开业运营。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