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显示,英伟达第三财季总营收达到350.8亿美元,同比增长94%,超过分析师预期的331亿美元。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计算,净利润为193.0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调整后每股收益(EPS)为0.81美元,均超出市场预期。
尽管核心数据抢眼,但第四财季指引未达到最高预期,市场反应略显冷淡。盘后交易中股价一度跌幅超过5%。当日最终跌幅收窄至0.76%,报145.89美元,市值35787亿美元。
近期,市场对芯片的散热性能产生了一些担忧,但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认为这些担忧被夸大了,供应链情况稳定。目前没有迹象表明由于高温导致发货延误。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最近甚至用“疯狂”来形容市场需求。集邦咨询研究高级副总经理郭作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芯片正在逐渐大批量出货,整体需求依然强劲。此前,由于稳定性问题而导致的设计修改导致发货延迟。产品延迟的问题已经解决。解决问题后,交货时间可能会受到影响1~2个月左右。由于订单在手,因此不会对英伟达造成太大影响。
在财报会议上,英伟达高管回应称,计划本季度开始出货,明年加快步伐。预计到2026财年需求将超过供给,推理需求的增加将推动芯片需求持续增长。
黄仁勋表示,下一财季的交付量将超出此前预期,市场需求依然强劲。同时他还指出,公司将持续增长直至2030年,Law并没有放慢脚步。另外,明年将会有很多AI Agent,推理的需求越来越大。
数据中心业务增长112%,第四季度指引未达到最高预期
本季度的强劲增长主要得益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业务上的持续发力。该部门第三财季营收达308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288亿美元,占总营收的绝大多数。这一成就反映了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对高性能 GPU 的需求激增。
其他传统业务方面,第三财季游戏业务收入达33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专业可视化业务收入4.86亿美元,同比增长17%;汽车业务收入4.49亿美元,同比增长72%。
尽管的业绩仍在快速增长,但增速较上季度有所放缓。该公司第三财季总收入同比增长94%,而前三个财季的增长率分别为122%、262%和265%。
对于英伟达这个超级尖子生来说,投资者对于成长性也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当其发布第二财季财报时,未达到最高预期,股价下跌。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5财年第四季度,英伟达给出的营收指引为375亿美元,高于分析师平均预期的371亿美元,但未能触及部分分析师的最高预期(410亿美元)。 。
尽管英伟达继续实现高增长,但增速较前三个财季有所放缓。同时,其未来业绩指引未达到最高乐观预期,导致市场对公司短期业绩信心减弱,当日小幅下跌。但英伟达的市值今年已经多次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
尽管当前市场表现面临一定压力,但在财报会议上,高管层对后续增长充满信心。
将继续执行GTC上提出的路线图,明年推出Ultra,2026年过渡到Rubin。黄仁勋表示,的实施工作进展顺利,公司拥有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包括台积电和安费诺、SK海力士、美光、安靠、京元电子、富士康、广达、纬颖、戴尔、惠普、超微、联想等,产能提升进展顺利 容量。
在他看来,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需求将会增长,企业也会不断增长,直到2030年。到2030年,全球用于计算的数据中心将达到数万亿美元。一方面,从编码到机器学习,数据中心将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需求,英伟达正在建设人工智能工厂,这是一个新的产业。
此外,黄仁勋也在近期的争议中表达了自己对法律的看法。他认为Law并没有放慢脚步,还并行提到了三种训练方法(三种Law),“预训练还会继续,这是经验规律,不是物理规律。此外,还有后训练”和推理法则。这个行业在预训练、训练后以及现在非常重要的推理方面正在不断发展。”
研究总监Brady Wang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英伟达第三财季营收超出预期,第四财季前景依然乐观。然而,一年可能面临重大挑战。这一策略需要以高度压缩的时间表发布新芯片,需要无缝集成代工厂甚至封装设施资源。
出货量超预期,B300已在路上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数据中心GPU产品,黄仁勋表示,当前一代GPU需求依然旺盛,下一代芯片已经全面投产,预计将供不应求在接下来的几个财务季度。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雷斯表示,芯片计划于本财季开始出货,并将于明年加速出货。
摩根士丹利半导体分析师摩尔此前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预计2025年第一财季芯片将贡献约50亿美元至60亿美元营收。芯片需求将小幅增长,H100需求较弱但H200需求更加强劲。预计2024年第四财季的芯片产量将从上一财季的140万片增至150万片,并在2025年第一财季逐步减少至100万片。
他还指出,从亚洲供应链来看,B200产量已逐渐稳定,预计2024年第四财季出货量约为30万台,2025年第一财季将达到80万台。
与此同时,该平台的下一代芯片B300(Ultra)也备受关注。摩根士丹利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虽然B200芯片仍处于量产爬坡阶段,但部分云厂商正在对B300芯片进行研究,并已开始与供应链接触。报告中写道:“我们观察到最近的B300有三个关键更新。一是选择更换使用x86 CPU,表明将继续使用PCI-E接口和相关组件;二是改进了电力系统,包括超大电容和UPS(类似于不间断电源)组件来解决供电问题;第三,组件供应商的选择有更大的灵活性。
总体而言,英伟达第三财季财报显示,该公司仍处于AI行业发展的前列,但也面临市场对高增长可持续性的考验。随着AI芯片的迭代升级和需求扩大,英伟达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环境日益不确定,公司持续引领行业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 的云厂商客户正在加紧开发自己的ASIC芯片用于自己的业务,特别是满足推理端的需求,这对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对于当前中国GPU市场,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提到,过去一个月H100 AI GPU的溢价已经下降了约20%至25%。这是因为H200的供应量已经开始增长。不过GPU租赁市场的需求依然强劲,包括、H100和H20系列。
报告进一步指出:“目前单个GPU的平均租赁价格约为20元人民币(约合3美元)/小时,这对于中国AI数据中心供应商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尽管低于美国市场的水平。 (5.39 美元/小时)。此外,台积电已暂停部分本地AI芯片生产,这可能会导致需求转向H20系列。”
在Brady Wang看来,英伟达强劲的业务增长凸显了人工智能行业需求的激增。该公司正在战略性投资于推动人工智能创新的基础技术,以支持大型模型的快速扩展、新兴应用程序的开发以及人工智能原生初创公司的崛起。这些因素将成为 未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