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元机器人获 7 轮融资后开启商业化进程,发布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并启动开源计划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今天,智远机器人联合创始人、人称“智汇君”、“天才少年”的彭志辉发布了“远征”系列、“灵犀”系列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同时,彭志辉宣布智远机器人启动一系列开源项目:包括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所需的数百万实机数据集和千万级仿真数据集。

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用致远机器人采集数据的成本大致为0.4元/条数据,预计到9月底,用致远机器人采集数据的规模将达到100台,这将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

致远机器人合伙人、营销服务副总裁蒋青松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真实机器数据采集之后,使用效率会非常高。“预估6000条数据就能概括一个动作,如果加上仿真数据,机器人取物、摆放、搬运等场景的应用基本就能实现。”

致远机器人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将开源百万实机数据集和千万级仿真数据集。

预计明年初启动 B 轮融资

作为行业内的明星企业,致远机器人融资进程迅速,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天使轮、A轮、A1轮、A1+轮、A2轮,以及多达6轮的A轮融资。

蒋青松向《科创板日报》记者透露,目前,A轮融资已经完成,结合商业化进程,致远机器人将计划于明年初启动B轮融资。

智元机器人获 7 轮融资后开启商业化进程,发布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并启动开源计划插图

从过往的融资轮次来看,智远机器人聚集了一批投资人:有产业资本——三花控股集团、比亚迪、上启资本、北汽资本,也有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鼎晖投资、高榕资本等顶级VC,还有科创板、蓝驰创投等早期投资机构,同时还有国有投资平台临港集团的支持。

蒋青松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5个月内完成多轮融资,既体现了投资者对致远机器人发展潜力、研发能力和商业化能力的看好,也是为了三年的发展筹集资金,融资速度几乎是每月一轮。“随着致远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快的融资节奏了。”

15个月发布5款商用机器人,可见致远机器人对于商业化的重视。蒋青松坦言,“相比于特斯拉雄厚的财力,致远机器人一方面需要快速募资、积累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商业化来夯实研发资金。”

2024年出货量300台,人机配送为最大场景

科创板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初,致远机器人宣布2024年为商业化元年,并计划在上海建设人形机器人领域首个量产工厂。

几乎与此同时,临港集团与致远机器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涵盖致远制造工厂签约、产品集中采购签约、战略合作伙伴签约等多个方面。

蒋青松告诉科创板报记者,“与临港集团合作后,临港不仅为工厂的设立提供帮助,还开拓了应用场景,比如在配送服务场景上,临港新片区就提供了很好的试验田。”

智元机器人获 7 轮融资后开启商业化进程,发布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并启动开源计划插图1

目前,致远机器人的研发中心、检测基地、生产基地均已落户临港集团园区。“商业化之后,致远机器人还会和临港集团有更多合作。”蒋青松透露。

从机器人产业链来看,蒋青松认为,致远机器人所在的上海及长三角地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体系。“致远机器人的核心硬件部件几乎全部在国内采购,基本都来自长三角,也就是常州、苏州等地区,这让致远机器人的硬件国产化率非常高。”

在制造成本方面,蒋青松称,人形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1.7米的通用人形机器人,一类是1.3米的“小矮人版”机器人。前者市场售价在60万至70万元之间,成本预估在25万至30万元;“小矮人版”机器人适用于教育行业,但同行已推出更低价格。

“对于致远机器人来说,‘灵犀’系列是‘小人版’机器人,但致远不搞价格战。”蒋青松说,希望进入市场开源数据、提供元器件,让更多的技术高手、科技爱好者利用致远的元器件,快速掌握人形机器人技术,也让‘小人版’机器人早日走进高校,培养更多的人形机器人人才。

截至目前,致远机器人预计2024年出货量为300台,其中双足机器人200台,轮式机器人100台。商业场景应用方面,配送服务场景和工业场景是致远机器人目前的主要关注领域。

具体来说,配送服务场景主要包括展厅、4S店、展览馆等营销场景,以及人机配送。蒋青松表示,从体验上来说,人机配送比传统大屏更好,这也是智远机器人今年出货量最大的一块。

在工业场景上,智远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在工业上下料场景或者简单的插电场景实现机器人的商用。至于机器人在3C、汽车工厂的商用,蒋青松透露,智远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明年、后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