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转型成色十足,能源转型步伐加快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作者 尹倩云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层面对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

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也是今年全国生态日的主题,在全面绿色转型的轨道上,中国正在不断提升发展的价值。

能源转型加速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量达到11.8亿千瓦,超过火电装机容量;我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零售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迎来历史性节点。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这背后的突破,是中国多年来不断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结果。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晨欣提到,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和全球最快的增速,构建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除了能源结构发生变化外,资源利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202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比2012年分别下降26%和35%以上,成为世界上能源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政认为,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的“绿色含量”,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共赢。

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从山岳到海洋、从高原到平原、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中国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对山岳与谷地、陆地与地下、陆地与海洋、江河上下游等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以来,中国修复治理重要生态系统1亿多亩,恢复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480万亩,整治修复岸线近1680公里,建设滨海湿地75万多亩。

这些变化体现在天更蓝、水更清。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2.8%,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国364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水质优良(I~III类)断面比例为88.8%,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大地也绿了起来。去年,中国完成造林种草1.25亿亩,治理沙化土地2857万亩,连续40年实现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长”。

制度效应持续显现

实现绿色发展,也必须从制度上推进治理。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提出,实行区域性、差异化、精准施策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放介绍,全国已划定生态环境控制单元44604个,基本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取得积极进展。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集体林面积比林改前增加5.5亿亩,增长37%,森林蓄积量增加4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9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木材加工、旅游康养、林下经济四大万亿级支柱产业。

此外,2021年以来,全国法院受理的一审环境资源类案件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林平表示,案件数据的变化,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