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带队实现汽车飞天梦,小鹏汇天获 1.5 亿美元融资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由 Secco 编辑

对于“上天入地”这件大事,何小鹏是认真的。

小鹏回天近日宣布获得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亿元)B1轮融资,并启动B2轮融资,同时其研发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航母”也计划于今年四季度开启预售。

何小鹏身上的标签开始转变——从光环已褪的三大新兴势力之一的原创始人,到要带领团队实现飞行汽车梦想的董事长。

近年来,包括小鹏汽车在内的汽车厂商纷纷“介入”飞行汽车竞赛,生动描绘出科技与未来的蓝图。人们反复重温亨利·福特1940年的那句话,“飞机和汽车的结合即将到来。你可能会微笑,但它一定会到来。”

时代正在来临。然而,何小鹏似乎正与自己的造车事业渐行渐远。曾经长期霸榜的“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如今时起时落,小鹏无疑是落伍最深的一家。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车主维权风波也让它处在风口浪尖。要知道,新造车与传统厂商最大的不同,就是独特的用户文化。被用户抛弃,就意味着被市场抛弃。

至此,何小鹏“不专注”的行为犹如一场赌博,引来更多关注。押注飞行汽车,能否助力小鹏再次腾飞?

第一部分 飞翔的梦想

何小鹏带队实现汽车飞天梦,小鹏汇天获 1.5 亿美元融资插图

2020年,一则草根发明家驾驶自制飞行摩托车的视频在网上疯传。视频中的试飞员赵德利是回天科技的创始人,做过保安、卖过保险、开过餐馆,还曾靠卖模型飞机创办过公司,但欠下巨额债务,失去了所有家产。

视频那边,是即将迎来自己高光时刻、带领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的何小鹏。他看到视频后十分激动,专程到东莞参观、试驾。不久后,何小鹏决定投资回天科技,成立了落户广州的小鹏回天,何小鹏任董事长,赵德利任总裁。

回天迎来转折,赵德利也松了一口气,对媒体说“再也不用为钱发愁了”。不过,何小鹏的冒险之举却让人不解,甚至有人质疑“你连智能驾驶都不懂,还想飞?”

但进军飞行汽车市场显然不是心血来潮。何小鹏曾明确表示,“小鹏汽车对未来交通方式的探索,不仅限于智能汽车”。“投资小鹏惠天,将进一步加速我们‘跑、飞、行’智慧交通生态的布局”。2021年,何小鹏曾公开宣布,第六代飞行汽车将于2024年量产。如今,这一目标的进度条也随着本轮融资更新,足见他的信心和决心。

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迭代。自2013年进入载人飞行器领域以来,小鹏慧天已经研发了六代产品,包括旅行者T1、旅行者X1、旅行者X2以及最新的第六代产品旅行者X3——“陆地航母”。不过,前五代产品都不能算是飞行汽车,而是只能飞不能跑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或者说eVTOL。直到“陆地航母”,才真正实现了飞行与陆地出行的融合。这是一款分体式飞行汽车,由可自动分离和组合的陆地体和飞行体组成,陆地体完全可以将飞行体放进汽车里,在地面行驶。

正如赵德利所愿,他再也不用担心钱了。成立一年后,小鹏汽车就获得了超过5亿美元的A轮融资。三年两轮融资给这家初创公司带来了很多认可和支持。最新一轮融资将用于飞行汽车的研发、量产和商业化。

与此同时,低空经济也获得多重利好政策。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低空经济”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两会期间,低空经济与生物制造、商业航天并列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随后,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部署力度。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就包括小鹏汽车起步地广东。

不出意外,回天的新故事也与广东扯上了关系。今年7月,广州开发区与小鹏回天签署了《小鹏回天飞行汽车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小鹏回天将在广州开发区建设飞行汽车研发、智能制造及销售中心,开展飞行汽车测试、生产、销售、营地运营等。其中,智能制造中心是全球首个采用现代化流水线进行大规模量产的飞行汽车工厂,将首先用于生产“陆地航母”的飞行本体。

天时、地利、人和,看起来,小鹏实现“飞行梦”的一切几乎都已准备就绪。

第二部分 前路漫漫

何小鹏带队实现汽车飞天梦,小鹏汇天获 1.5 亿美元融资插图1

曾几何时,飞行汽车仅存在于科幻电影和文学作品中。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浪潮,昔日的幻想跨越了虚拟与现实的鸿沟,落地到了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

在这场关于技术、关于未来、关于变革的竞争中,巨头与新人纷纷亮相,有传统航空巨头、汽车厂商、科技公司……飞行汽车的技术逻辑与商业价值在竞争中愈发清晰,其中不乏在研发和商业化上取得重大进展的公司。

国际上,阿列夫的Model A已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颁发的特别适航证,这也是美国政府批准的首款电动飞行汽车,德国、美国型号均已上市。此外,包括空客、波音等传统航空巨头也在积极研发电动垂直起降(eVTOL)飞机,奔驰、奥迪、保时捷等车企,以及谷歌、英特尔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这一行列。

在国内,亿航智能载人无人机已获得全球首个型号合格证、全球首个标准适航证、全球首个生产许可证,商业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小鹏慧天的“陆地航母”也备受期待。

随着资本的涌入和市场的升温,各类参与者享受着新兴产业的红利,资金、人才、技术纷纷涌入。这款融合了前沿科技与无限想象力的产品,正在逐步构建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商业生态。

但对于企业来说,难的不是进入生态系统,而是完成这个生态系统的闭环。飞行汽车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其落地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获得适航证和获批航线。

按照现行国家政策,民用飞机特别是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的审批和商业运营涉及多个关键环节,需要取得证书,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其中型号合格证(TC)、生产证(PC)和适航证(AC)三证是必备的前提条件。

今年3月,小鹏回天“陆地航母”分体飞行汽车飞行体(代号:X3-F)型号合格证(TC)申请正式获得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受理,这也意味着该机型即将进入适航认证阶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亿航从启动审查到正式获得认证用了近三年的时间,目前国际上对于适航认证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和规则。

飞行汽车的商业化也将对现有的空域管理带来诸多挑战。

比如释放低空空域资源、建立规范智能的低空交通管理体系……飞行汽车的管理、监管和监管仍需国家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此外,航线的制定、事故责任的划分、飞行牌照的获取等也是飞行汽车面临的监管挑战。

虽然技术是所有要素中发展最快的,但飞行汽车在安全性、动力、续航等方面仍不可避免地面临瓶颈。相关研究表明,汽车垂直起飞所需功率是地面行驶的10到15倍,对电池的比能(能量密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配套的停车场、充电设备等基础设施以及后期维护也尚待建设。

因此,飞行汽车想要成为城市交通的一部分,特别是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Part.3 小鹏还剩多少时间?

何小鹏带队实现汽车飞天梦,小鹏汇天获 1.5 亿美元融资插图2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这是企业家面对趋势的统一态度。

“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接受预订,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交付。”小鹏回天迫不及待地向公众更新飞行汽车研发和商业化进展。传递积极信号,增强市场信心,不留退路。何小鹏向外界展现出的热情,丝毫不逊于小鹏汽车高速发展时期的热情。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或许也与小鹏汽车有关。一直与蔚来、理想并称“蔚小李”的小鹏汽车,如今在三家公司中交付量排名垫底,正逐渐退出新势力销量排行榜榜首。截至今年7月,小鹏汽车今年累计交付新车6.32万辆,仅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23%左右。

事实上,自2022年8月小鹏G9销量不佳以来,小鹏汽车便进入了低谷期,老款产品销量下滑,新品P7i也未达预期,目前小鹏仍处于整体亏损的阶段,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13.7亿元。

在此背景下,飞行汽车被预期大有可为,且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小鹏汽车业务多元化、对冲风险的重担。

虽然小鹏回天刚刚获得新一轮融资,但随着赛道融资不断升温,也意味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预测,到2050年,全球载人eVTOL飞行次数将达到16万次。

就在小鹏回天获投资前几天,宁德时代向峰飞航空投资数亿美元,成为峰飞航空的独家战略投资者,并将与峰飞航空合作,专注于eVTOL航空电池的研发。这也是今年eVTOL赛道最大的一笔投融资。

作为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加入无疑将推动飞行汽车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也将给小鹏回天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

内忧外患之下,小鹏回天别无选择,只能继续前行。为加速布局全国飞行汽车应用网络,小鹏回天已成功签约近60个飞行营地,包括通用航空机场、景区、文旅小镇、城市郊区等类型,目标是为用户提供安全合规的飞行空间。但效果如何?作为“先行者”,小鹏并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路漫漫其修远兮,前景未知。

突破飞行汽车门槛挑战,保障产品顺利商业化,不仅需要小鹏惠天的技术突破,也离不开政策支持和行业协同。此外,飞行汽车回报周期长、不可控因素多,也对小鹏的资金链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大鹏鸟乘风而上,可直达九万里”,但市场给小鹏留下了多少时间?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