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行业自律,打破内卷困境,汽车行业迎来新曙光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这短短的几句话,既是对过去一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现状的深刻总结,也是众多行业人士在经历半年多的劳累与奋斗后发出的紧急呼唤。

但遗憾的是,这一呼声并未迅速转化为实质性的变革,面对“内卷化”这个无形却强大的对手,不少企业仍然处于或主动或被动被拖着往前的状态,深陷无休止的竞争漩涡。

直到近日,全国高层会议罕见聚焦这一行业热点话题,明确指出要加强行业自律,虽然未直接点名汽车行业,但这一信号无疑给行业带来了一线希望。

一些车企率先响应这一号召,开始点名表态。对于长期饱受“内卷化”困扰的汽车行业来说,高层的这一表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它不仅为行业指明了方向,也为那些渴望摆脱恶性竞争、谋求良性发展的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喘息空间。

这或许正是汽车行业重新审视自身、共同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竞争生态的关键时刻。在行业自律的旗帜下,各企业应齐心协力,抵制破坏性的“内卷化”行为,转而聚焦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服务优化,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销量排行榜再次成为焦点

事实上,中国汽车行业内卷化现象自2023年起就愈发凸显,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愈发激烈的价格战,年初特斯拉率先降价,随后众多车企纷纷跟进,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上半年燃油车出现大规模降价,而下半年新势力品牌之间则上演价格战,蔚来、零跑、哪吒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均不同程度展开价格攻势。此次价格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销量增长,但也牺牲了企业利润,导致毛利率下滑,部分车企甚至面临亏损的困境。

然后是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的加速。比如燃油车企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市面上新能源车型数量远超燃油车。同时,小米、华为等科技巨头也加入造车行列,为行业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

汽车厂商纷纷加大对电池技术、智能驾驶、车联网等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但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一些行业乱象开始频发。此外,网络喷子也盛行,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扰乱市场秩序。

强化行业自律,打破内卷困境,汽车行业迎来新曙光插图

在这种内部混乱的局面下,大部分车企的盈利压力逐渐增大,由于价格战不断,企业利润普遍下滑,部分车企甚至面临亏损的困境,行业内部矛盾也逐渐升级,与此同时,部分车企之间也出现了公开纠纷。

然而,在这场罕见讨论行业热议内循环问题的全国高层会议上,汽车行业回应的不是惨烈的价格战、加速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频发的行业乱象、利润压力加大、海外市场扩张、行业内部矛盾升级,而是某车企单方面发布的销量榜单。

上周末,蔚来总裁秦力洪指出,蔚来从来没有授权过其他任何机构发布带有蔚来名字的周榜,这个数字也从来没有被承认过。“如果你是其他公司,为什么要用我的品牌发布周榜?”蔚来CEO李斌也补充道,“如果我们是第一,我们肯定不会发布周榜。”

当时这两位老板的言论,并未引起行业太多讨论,毕竟早在去年7月,小鹏汽车高管也曾援引理想汽车公布的每周销量数据榜单称:“大家还是关注一下官方消息吧,路边新闻确实不太靠谱。”“没必要每天、每周都公布销量来炒作。”

然而7月30日,蔚来两大佬发完话后,国家领导走后,又有车企对销量排名提出批评。最先站出来的是蔚来某高管,直接点名李想,称周榜多多少少就是低级内卷。想哥,求求你别再这样了。中国车企现在的使命,就是通过研发实现技术突破,不是吗?

随后,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转发该帖,并表示也反对周榜排名。但有意思的是,评论区却被两位高管控制着。这充分说明,理想汽车发布的周销量排名,无论是在车企还是在消费者中,都引发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不知道是不是为了回应这件事,李想还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有任何文字,只有一张图片,简直就是“掩耳盗铃”的故事。这其实说明车企之间的激烈竞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尤其对于榜单上的这些新能源/新势力车企来说,任何一条小新闻都是战火的燃料。

这本质上是一场“舆论战”

在汽车行业,销量排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衡量汽车品牌、车型市场表现的重要标尺,更对消费者的购车决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消费者而言,销量排名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的重要参考,帮助消费者了解市场动向,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强化行业自律,打破内卷困境,汽车行业迎来新曙光插图1

对于车企而言,销量排名也影响着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销量高的车型和品牌往往能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不仅有助于提升厂商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进一步巩固厂商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对于新能源或者新兴车企来说,销量排行榜的发布本质上是一种营销手段,更准确的说是“舆论战”。相信大家对这个词并不陌生,近1-2年来,中国车市的舆论“战场”战火纷飞,而且看不到尽头。

销量排名并非理想汽车独有,不少车厂甚至一些汽车媒体都利用大量形容词作为前缀,做出大量细分市场的排名,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将自家品牌或车型放在榜首,从而引导消费者注意力,促进销量增长。

因此,很多销量榜单都被玩出了新花样,如“中国市场新势力、小字开头品牌销量”、“极字开头品牌销量”、“全球市场可换电池品牌销量”、“方箱车型周销量”、“30万元以上纯电动MPV销量”、“50万元以上高端纯电动SUV销量”……

乍一看,有些车型在这些榜单上排名似乎很好,但如果去掉形容词,或者只看销量数字,就会让人颇感意外。因此,随着这些榜单的出炉,业内也传出“只要形容词加得好,车企排名就可以随心所欲”、“只要前缀形容词够特别,我的竞争对手就追不上我”的调侃。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新车企纷纷入局,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吸引消费者眼球,车企不得不采取各种策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其中,利用销量排名制造舆论话题成为一种常用手段。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已经成为舆论传播的重要平台,汽车厂商通过这些渠道发布销量数据、营销内容,迅速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热点,这种舆论氛围的营造对提升品牌形象、促进销量有着重要作用。

在销量排行榜的争夺中,车企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甚至出现了明争暗斗的局面。一些车企为了提高销量排名和品牌形象,不惜采取夸张宣传、贬低竞争对手等手段,这往往引发舆论争议。这种竞争态势不仅加剧了市场混乱,也让消费者无从选择。

因此,从长远来看,“舆情战”的兴起或将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舆情场上表现优秀的汽车厂商或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消费者的认可,逐渐崛起成为行业领军者;而在舆情场上处于劣势的汽车厂商则可能逐渐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需要注意的是,汽车行业是一个技术型行业,面对愈发激烈的“舆论战”,整个汽车行业也需要反思。如何建立更加公正透明的销售评价体系?如何引导汽车企业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赢得市场认可?这些问题都需要整个行业去思考和解决。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