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业“内卷化”乱象也引起决策层的重视,近日全国高层会议首次提到“反内卷化”,会议指出,要加强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化”恶性竞争。
汽车行业确实正在经历“内卷化”恶性竞争现象,价格战就是最典型的表现。中央已定调防止“内卷化”恶性竞争,部分合资品牌也开始放弃“降价保份额”策略。这是否意味着汽车行业的“内卷化”将停止?
“周销量榜是低水平内卷”?蔚来、吉利高管发声
“内卷化”已经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最显著的特征。随着市场萎缩、新势力瓜分蛋糕,车企的销量压力越来越大,于是一些车企开始“另辟蹊径”,试图用各种“离谱言论”吸引眼球,一些企业甚至玩弄数据误导消费者。
尤其是理想汽车开始公布周销量排行榜后,围绕排行榜的争议一直未消散。近日,蔚来汽车副总裁马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周销量排行榜是低水平内卷,呼吁李想停止。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也转发了这篇文章,并表示:“我也是反对周销量排行榜的。”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对周销量榜表示反对。他表示,自己在美国之行最大的感受是美国公司更注重把端到端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做得更好,而中国科技公司还在拼“周销量榜”,拼命赚钱,而不是技术创新和突破。“这不是技术竞争应该有的样子。”
蔚来、吉利高管联手反对“理想周榜”的原因,是在理想的“开卷”之下,汽车行业的氛围发生了变化,各种销量榜接踵而来。比如小写字母开头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鸿蒙智能驾驶系列销量榜等等。各家车企争相发布这些稀奇古怪的周榜数据,就是“放量”的体现。
榜单原本是销量展示,如今却成为车企的营销利器。“周销量”能将每月一次的曝光机会变成四次,从而不断制造话题。将自己包装成特定市场的“销量冠军”,让主打产品获得更多曝光,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店试驾,进而取得先发优势,在残酷的价格战背景下尤为重要。不过,各车企在制作榜单时也应加强自律,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价格战不代表恶性竞争 但行业自律需加强
相比周榜,价格战才是汽车行业内卷化最好的体现。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始于2023年初,随后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加入其中,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进入2024年以来,困扰所有汽车企业家的价格战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这场价格战持续时间之长、降价幅度之大、对行业影响之深远都是史无前例的。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把价格战归类为此次发布会上强调的“恶性竞争”。事实上,价格战一直是汽车市场最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价格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的手段。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通过价格战不仅可以扩大产品销量,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是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如果到了恶性竞争的程度,就会破坏产业生态,比如汽车质量下降,售后服务水平也会下降,最后买车虽然捡了便宜,但是后面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也就是说,恶性竞争会扰乱汽车生产流通的正常秩序,最终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我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此前表示,中国汽车行业是全球最复杂产业,价格战一浪高过一浪,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史无前例的。层出不穷的不自觉、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导致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无序竞争等现象频发。对汽车行业来说,依法良性竞争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如今,一些车企已经主动“反内卷”。宝马中国近日表示,下半年宝马在中国市场的重心将集中在经营品质、扶持经销商稳中求进上。这被视为宝马正式退出价格战的实质性举措。随着宝马率先退出价格战,奔驰、奥迪、大众等品牌的销售人员也透露出逐步减少优惠力度的计划,“涨价”一度成为车市焦点。
从长远看,一味降价的做法从来都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但目前看来,汽车行业内部的竞争并未结束,部分车企率先退出“价格战”,传递出行业逐渐回归综合实力竞争的信号,将有利于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
总结
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态势来看,当前市场需求减弱的局面得不到解决,就很难避免“内卷化”或“内卷化”。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内卷化”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是所有中国汽车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