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货币环境或转向宽松,但 IMF 警告通胀降温速度低于预期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16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称,许多主要经济体通胀降温速度慢于预期,这意味着利率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高位,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风险。IMF报告预测,今年全球平均通胀率为5.9%,2025年将降至4.4%。与今年4月的预测相比,IMF对今年的通胀预测保持不变,对2025年的预测则下调了0.1个百分点,以反映近期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

从这一角度来看,IMF并未因二季度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下降而修改通胀预期。在这份报告中,IMF重点关注了顽固的服务业通胀,认为其主要受工资上涨推动。IMF认为,服务价格阻碍了反通胀进程,使货币政策正常化变得复杂。通胀上行风险因此加大,增加了利率长期维持高位的可能性。

与市场普遍乐观的态度不同,IMF的预期其实与安邦智库此前警告的前景类似。在全球通胀持续影响下,全球货币政策虽然进入降息周期,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维持较高利率水平,不会回到疫情前零利率、负利率的超宽松时代。IMF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球主要央行将逐步降息,但降息节奏将根据不同国家的通胀路径而有所不同。其指出,货币紧缩将愈发困难。这其实意味着,无论是企业还是资本市场,都需要增强对高利率市场环境的容忍度。

美国方面,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虽然表示美联储不必等到通胀回到2%目标才降息,但仍强调降息路径将基于数据谨慎。所以,即便通胀和就业同时下降,只要通胀水平没有回到2%以下,在通胀粘性的影响下,不排除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无论是9月还是7月开始降息,美联储都不会像此前加息那样“猛烈”,而是采取相对稳妥的做法。

IMF指出影响美国通胀的两大隐患。一方面,美国政府财政赤字没有收敛的迹象,庞大的政府支出和债务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美联储剧烈加息带来的货币紧缩效应,这也是美国通胀长期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IMF认为,“像美国这样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的国家,却维持(宽松的)财政立场,导致债务占GDP比重不断上升,令人担忧,这无疑对自身和全球经济构成潜在风险。”另一方面,IMF认为,逆全球化思潮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全球贸易,也是推高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物价的因素之一。IMF警告称,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推高供应链中进口商品的成本,在短期内构成额外的通胀压力来源。 此外,贸易关税和全球产业政策扩张的结合,可能引发破坏性的跨境溢出效应,引发连锁反应式报复行动,最终导致代价高昂的“竞相压价”。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全球货币环境或转向宽松,但 IMF 警告通胀降温速度低于预期插图

正如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所言,美国通胀这一“顽疾”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或难遏制,意味着美国经济“不落地”前景在即,在此趋势下,抑制通胀将成为美联储的长期挑战。

当然,财政宽松和逆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不仅对美国,对欧洲同样如此。尽管欧洲央行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降息以走出经济停滞的泥潭,但事实上其通胀水平又开始回升,使得欧洲央行持续降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当然这也意味着欧洲央行对抗通胀的道路并不平坦。对于另一个急于摆脱“零利率”的主要经济体日本而言,在通胀不断攀升、日元贬值趋势难以阻挡的情况下,日本央行目前基本上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加息”以缩小与美元的利差。如此一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实际上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受到通胀问题的困扰。 通胀的粘性意味着,即便IMF仍认为全球经济有望实现软着陆,但主要利率水平也不会回到疫情前的超低水平,这一情况将给各经济体对于高利率的承受力带来持续考验。

事实上,正如安邦智库研究人员此前所言,货币政策近几年对于全球通胀或许并未带来有效效果。前期的紧缩政策虽然对抑制物价上涨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通胀的粘性难以打破。再加上财政扩张政策的延续,未来一段时间通胀仍将困扰全球经济,这也是全球利率环境难落的主要原因。(来源:安邦咨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