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王云鹏在百度成立七周年之际发布内部信。在信中,王云鹏详细回顾了百度七年来的发展,也透露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次的重点是,百度提出了新的口号:营收1亿,利润1亿。这是该领域唯一一家明确设定创造利润和营收目标的公司。即便是无人驾驶汽车的标杆公司Waymo,也没有设定具体目标,也没有公布相关数据。
目前,百度自动驾驶服务平台罗泊快跑在武汉市场成绩斐然,日订单量超过当地网约车市场的1%,按照目前的增速,罗泊快跑的订单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随着马斯克的高调入局,这家最早喊出“ALL IN AI”的互联网公司的举动或将带来自动驾驶商业化的新春天。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大幅增长,甚至超越网约车市场规模,对传统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高德地图等形成冲击。有可能司机开网约车的场景将在未来几年逐渐结束。
百度还表示,此次战役将分为四个阶段:自动驾驶堆栈重构、商业模式转型、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产品领先、高精地图差异化。以上动作看似势在必行,但“毛利正增长”的挑战,并非只喊口号就能实现,是空谈还是有实实在在的支撑?
1 百度的信心
首先从发展轨迹说起,百度自动驾驶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已经在武汉实现规模化运营,武汉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区域之一。李彦宏在4月16日深圳举行的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萝卜快跑已经覆盖武汉3000多平方公里、770万人口。这表明萝卜快跑在地域覆盖上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向更多城市扩张有望继续降低运营成本。
其次从财务数据来看,根据百度2023年财报,萝卜跑2023年第四季度的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49%,达到83.9万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百度公布的数据,武汉地区全无人驾驶订单占比高达45%。同时,服务时段和运营时间的拓展也从最初的早9点到晚5点拓展到7x24小时全天候服务,这无疑增加了服务的可用度,进一步推动了订单量的增长。
此外,依托技术支持和平台的自动驾驶技术,萝卜跑成为全国首个在武汉完成“长江第一跨”的无人车,并实现对高架桥的复杂场景支持。武汉虽然没有重庆那样复杂的地形,但长江是一道天然屏障,对车辆的压力很大。
最后,有效的数据积累也是实现商业化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百度在差异化场景的实现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目前已经覆盖北京、武汉、重庆、深圳、上海等十余个城市。数据积累对于自动驾驶模型训练的进展至关重要,只有积累了足够的数据,才能解锁新的场景,提升用户的服务质量。
基于以上因素,我可以做一个简单的粗略估算,如果百度萝卜快跑保持历史增速,没有大的市场或政策变化,2024年的订单量可能比2023年增长40%-60%,粗略估计可能在500万单左右,目前有平台补贴通过让利换取大量订单,之后回归正常价格,以此推测25年末实现1亿营收的可能性很大。
2 实现目标的挑战
随着萝卜跑商业化模式的推进,传统平台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滴滴出行于2024年4月7日与广汽Aion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首款L4级无人驾驶量产车型。滴滴结合广汽Aion在生产制造方面的技术优势,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硬件成本。由于滴滴出行自身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在运营上较萝卜跑有着较强的优势,不再需要投入巨额的营销费用。
可以看出,此次合作彰显了行业巨头的资源整合能力,直接弥补了滴滴在研发、生产方面的短板。这无疑将加大市场竞争压力,迫使百度萝卜跑必须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因此,百度萝卜跑或许需要考虑与其他公司建立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可以与其他硬件厂商合作,进一步降低成本;与共享出行平台合作,利用已有的出行服务网络和客户基础,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目前传统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主要区别在于成本,现有的运营模式多以改造为主,需要在车顶安装激光雷达等昂贵设备。
另外,人员工资成本也不低。要实现全自动驾驶,必须部署安全员,否则无人驾驶就是一个伪命题。胡萝卜跑需要在北京、重庆、武汉之外的更多地方实现全自动驾驶。要实现全自动驾驶,需要精准的感知系统(如雷达、摄像头)、先进的算法、深度学习系统。
从技术带来的成本角度来看,百度选择了纯视觉和激光雷达双路策略。纯视觉路线受环境和光线影响较大,需要借助其他传感器进行补充,另外激光雷达价格昂贵,极端天气下精度降低。未来百度如何突围,是平衡两者,还是走纯视觉路线降低成本,尚不得而知。这或许也是百度对目标没有明确时限的原因。
如今,&Roll即将在无人驾驶汽车的博弈中面临新的强劲对手特斯拉。
近日,马斯克在媒体上透露,8月8日将正式推出无人驾驶网约车服务。据特斯拉官方AI账号显示,FSD累计行驶超过16亿公里,采用自研FSD芯片和纯视觉技术,避免昂贵的激光雷达成本。如果特斯拉未来开放授权,可能会冲击市场,吸引用户转投,影响的市场份额。
最后,安全问题和法规也是限制因素,目前技术还不够成熟,交通事故的情况还难以界定,人们对安全问题仍心存疑虑,这也给后续推广增加了难度,1亿营收或许很快实现,但1亿盈利却很难,百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百度的优化之路
百度可以对纯视觉驾驶解决方案进行进一步跟进。
目前来看,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将直接降低自动驾驶的运营成本,同时优化算法和规划能力,更好地应对交通状况。马斯克曾明确表示,依赖激光雷达的公司注定会失败。经济性方案无疑是厂商和消费者的优先考虑。王云鹏在信中提到,第一战就是重构自动驾驶模型,可能是要推翻之前的数据,从纯视觉路线入手,降低整车成本,实现“正毛利”。
事实上,百度还在极岳01上量产了国内唯一一款纯视觉城市导航辅助驾驶产品。未来,百度还可以进一步优化算法,比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城市路线更复杂的路段进行测试,从而提升数据标注的质量和效率,不断迭代优化视觉算法。
另一方面,百度可以寻求融合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在纯视觉探索中,百度还可以结合其他类型的传感器进行信息融合,提高系统的整体感知能力。
不可否认,量产车型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
百度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量产车辆,提供不同的车型供用户选择。百度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而不必放弃一切,重新开始。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还探索过量产的可靠性,例如开发第五代量产无人车Moon。
除了成本,用户体验也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因素。智能汽车交互体验是提升用户粘性的重要因素。利用大模型定位技术、文心大模型能力,汽车可以拥有“人性化”的智商和情商,实现与用户的自然沟通。百度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和需求不断升级产品和服务,比如增加新的上车点、优化下单时间和路线规划等,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乘坐体验。
最后,就是通过优化自动驾驶服务的调度。一方面可以减少拥堵、空转驾驶和等待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百度可以开发先进的动态调度系统,实时应对路况、交通状况和车辆状态的变化;利用大数据预测需求,合理安排车辆,平衡供需;通过车队协作,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共享信息、优化路线,以减少拥堵,提高运输效率;优先选择节能路径和速度规划,以降低运营成本。
百度的四场战役充满挑战,但自动驾驶领域同样充满机遇,未来百度如何决策,将改变这盘自动驾驶棋盘的走向。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