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市场突然爆出一则重磅消息。“中国瓶装水之王”农夫山泉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养生堂计划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约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收购及增持公司H股股份,预计金额不超过20亿港元。”这意味着,养生堂实际控制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开启了疯狂的“救市”计划。
“不救农夫山泉,中国首富地位就丢了。”农夫山泉经历舆论“风暴”以来,公司疯狂,股价一落千丈。为了“救市”,农夫山泉公布了全年营收426.67亿元、股东应占利润120.79亿元的惊人业绩,还绿灯亮灯、打价格战,但只是短暂的提振。投资者还是“用脚投票”,农夫山泉两个月蒸发1400亿港币,距离市值巅峰,已经蒸发了2000多亿港币。
“用自己的钱救自己。”中国首富再也坐不住了。
一
钟睒睒创办农夫山泉28年后,这是他第一次遭遇“至暗时刻”。
2016年,农夫山泉完成了一轮“瓶装水老大”争夺战,击败了对手怡宝,过上了不败的一生。截至2023年12月,他们已经连续6年登顶“中国瓶装水王者”宝座。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舆论“风暴”让农夫山泉的声誉“跌下神坛”。当外界都在讨论“娃哈哈与农夫山泉”时,钟睒睒被遗忘了6年的对手“瓶装水老二”怡宝悄然吹响了“反围剿”的号角。
让中国首富抓狂的变化,与娃哈哈有关,但并非主要。娃哈哈虽然赢得了舆论战,但其在瓶装水行业的市场份额不足10%,远不能与市占率26.5%的农夫山泉相抗衡。因此,农夫山泉在发布2023年财报后,收回了“风波”中损失的100亿港元市值,意图让网络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忘”它。
也正是在钟睒睒调整策略对抗娃哈哈和舆论的时期,沉寂6年的易必宝开始行动。今年5月,瓶装水行业从悲痛中苏醒,在回忆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辉煌岁月的同时,发出灵魂深处的呐喊。被农夫山泉“压倒”的“老二”易必宝,趁着“风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一旦怡宝成功IPO,瓶装水行业维持多年的平衡将被打破,这是“大佬”所不能允许的。在怡宝向港交所递交申请的第二天,农夫山泉果断“阻击”了它,推出了一款绿色包装的纯净水。
其实,农夫山泉能走到今天,得益于钟睒睒2000年的一句话,“科学实验证明,长期喝纯净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从今以后,农夫山泉不再生产纯净水,只生产天然水。”正是这句话,让农夫山泉独树一帜,摆脱了“宗庆后主张多喝纯净水”的说辞,逆主流论调而行。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股价上涨的客观逻辑离不开几大因素:市场份额、营收规模、盈利能力、高端技术、研发水平、独特性。瓶装水是一个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业,独特性就变得非常重要。独特性最大的核心点是“很难在市场上找到类似的标杆”。没有标杆,又满足市场份额、营收规模、盈利能力等因素,这家上市公司才有机会走出“单边行情”。
农夫山泉就是如此鲜活的例子。2020年,农夫山泉在一片欢呼声中登陆港交所,打着“助力天然健康”的口号,首日市值3703亿港元,“半日首富”钟睒睒登上热搜。随后几天,农夫山泉股价一路走高,市值超6000亿港元,让持股83%的钟睒睒稳坐中国首富的宝座。独特的风格,成就了农夫山泉的“单边行情”和在瓶装水行业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今年,钟睒睒的“信仰崩塌”,他亲手撕掉了自己28年来一直挂念着的独特“标签”。
二
当一家独特的上市公司随波逐流时,就注定了它的命运是不确定的。
28年来一直讲述“矿泉水有益人体健康”故事的钟睒睒,在看到对手IPO苏醒时,内心震撼不已。伴随他而动的,还有农夫山泉那句深入人心、男女老少皆知的“农夫山泉有点甜”的广告词。
现在,“绿瓶有点甜,红瓶更健康”,这句广告词本身就挺有意思的,既然红瓶更健康,干嘛要买绿瓶的?不挑剔广告词的问题,5月份,农夫山泉一批绿色瓶装纯净水进入市场,很快就引来网友吐槽。有人称,“去超市买一罐纯净水,回到家发现不是益力宝”。的确,单从包装来看,如果农夫山泉说不是狙击竞争对手,估计网友都不会相信。
“市面上的纯净水颜色那么多,为什么用绿色,不用蓝色?”农夫山泉深谙此道。不管是否公开攻击怡宝,农夫山泉进军纯净水市场,在资本市场上付出了惨重代价。没有独特的“标签”,农夫山泉股价也难以脱颖而出。分析人士认为,农夫山泉股价暴跌,除了“风波”之外,还有市场对纯净水估值的分歧。主打纯净水的怡宝,根据港交所估值约为178亿港元。
在中国瓶装水市场份额中,易利宝占据21.3%,仅落后农夫山泉5%。农夫山泉巅峰市值为300亿港元,接近易利宝估值的两倍。尽管农夫山泉股价已从巅峰跌落,但通过对比,仍发现进入纯净水市场的农夫山泉明显“估值过高”,迫使投资者“用脚投票”。
或许,“变绿”是一种“错误的疯狂策略”,中国首富却坚持不愿“承认错误”。
电影《霸王别姬》中有一句让人难忘的经典台词,“人活着不疯狂就不行”。这句台词的现代解读是:“古往今来,有许多艺术大师、科学巨人等成就伟业的人,也有许多疯子。只有有这样的执着,才能成为伟人,才能成就大事,所以有句话叫人活着不疯狂。”钟睒睒不是科学巨人,但他同样是个疯子。
一位知名企业家曾说:“如果老大模仿老二,做同样的事情,老二离老大就不远了。”推出绿瓶、进军纯净水市场的农夫山泉非但没有“认错”,反而想出了“无敌战术”,主动降价。
5月推出绿色瓶装,6月,农夫山泉以全线降价开启了降价潮。如“6.18”购物狂欢节期间,农夫山泉官方旗舰店绿色瓶装纯净水价格降至9.9元/箱,平均每瓶0.825元,低于亿利宝、娃哈哈等瓶装水品牌的价格。看到竞争对手“闹腾”,亿利宝、娃哈哈也纷纷展开反制,将价格降至11-12元/箱。
但农夫山泉降价幅度最大,“不想给对手挑战权威的机会”。即使降价、打击对手、抢占市场份额,“资本市场也没给农夫山泉翻身的机会”。农夫山泉股价近两个月暴跌,至于消费端,谁来买单还不得而知。股价涨不起来,有些人已经开始不耐烦了。
三
他就是钟睒睒。
大家都知道,中国首富的财富基石来自于农夫山泉。
他的另一家上市公司、A股市值831.82亿元的疫苗龙头万泰生物,为其“锦上添花”。钟睒睒真是狠人,疫苗做得这么好,跨界都“不可思议”。现在回头看,那些投身新能源汽车的互联网科技人,跟钟睒睒相比,似乎“跨界”没得比,毕竟还在科技领域谋生。
只能说钟睒睒是个“天才”,不然他怎么能一直稳坐中国首富的位置呢?看得出来,钟睒睒这次是“真生气了”。对于娃哈哈“风波”,他最多回应一句,“不管网上怎么骂,消费者这边是讲道理的。”
他万万没有想到,“资本市场是诚实的”。
A股投资者正在“脱虚入实”,港股不是好糊弄的,该向港交所递交IPO的还在向港交所递交IPO,该破发的还在破发。瓶装水的故事早已被投资者“看懂”,绿瓶、红瓶、蓝瓶,还是其他什么瓶装的,有意义吗?中国瓶装水的市场在那里,消费者喝完矿泉水,难道就不喝纯净水了吗?
商业的价值在于创新,推动时代前进的是技术。瓶装水的故事说不完。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芯片和半导体,这些改变人类未来的技术,都是全球市场的主旋律。
卖水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首富继续想着卖水赚钱。新品、降价都不管用,于是他想到了股市刺激股价的惯用手法,增持。农夫山泉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养生堂计划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约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购入、增持本公司H股,预计金额不超过20亿港元。”
农夫山泉的控股股东是养生堂,养生堂的实际控制人是钟睒睒,他花了20亿港币“自救”,意味着这笔钱没有打水漂,可以说是“聪明之举”。受利好消息提振,7月10日,农夫山泉收盘大涨4.44%,市值3964亿港币,巅峰市值超6000亿港币荡然无存,超2000亿港币化为乌有。
在这一轮“救市”中,钟睒睒保住了中国首富的位置。当然,他对财富的理解“令人钦佩”。即便农夫山泉、万泰生物股价大幅波动,他的个人财富却没有出现大幅波动。根据胡润财富榜的数据,2020-2023年钟睒睒的财富分别为3650亿元、3900亿元、4550亿元、4500亿元。《2024新财富500富豪榜》显示,今年钟睒睒的财富为4562.7亿元。
哇塞,农夫山泉的股价这样,中国首富是不是越来越有钱了?
他们都是首富,但中国芯片行业首富的境遇却发生了180度大逆转。今年,A股市场市值1270亿元的芯片龙头企业韦尔半导体股价经历了过山车式波动,韦尔半导体创始人余仁荣财富从950亿元缩水至455亿元。尽管财富缩水一半,但余仁荣在个人财富差距较大的情况下,依然持续关注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呼吁“科技强国”。
中国顶级慈善家、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投资100亿元建大学,于仁荣投资300亿元建大学,预计2025年招生。市场需要于仁荣这样的企业家,中国首富卖水的故事,依然渴望资本的“奇迹”。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