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博时基金申报的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获批。这是博时基金旗下首只信用债指数基金。与该产品同时获批的还有大成、天弘、广发旗下的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以及易方达、华夏基金、南航、南航等旗下的上交所基准做市公司债ETF。高频交易。上述8只产品是国内首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也是交易所ETF扩容后首批获批的产品。
在目前仅有20个产品的债券ETF市场中,交易所公司债ETF极为稀缺。上述产品的获批,必将进一步活跃交易所债券市场。
“该产品具有ETF交易的灵活性和速度,门槛极低,极大方便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该产品拟定基金经理张雷透露,目前博时基金正在积极与监管机构沟通将该基金纳入质押,如果能纳入质押,产品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张雷判断,债市走势有望延续,中高档信用债仍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短期来看,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的快速上涨和机构的持续出逃行为。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剧,“但短期内波动并不会改变债市的趋势,回调可能是更好的买入时机。”
各种结构配置要求大
作为交易所ETF扩容后的首批产品,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和上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的获批,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对于不少基金公司来说,2024年底,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只信用债ETF,企业债指数基金产品线布局进一步完善。
博时基金亦是如此。
以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为例。该产品主要跟踪基准为深圳做市信用债,指数样本债券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基准做市债券名单范围内的公司债和企业债。所谓基准做市债券,是指经交易所遴选的、债务评级达到AAA级、久期在15亿元以上、剩余期限在半年以上的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不包括可转换债券和应付债券。
“与普通中高级信用债相比,基准做市债发行量更大、门槛更高、流动性更好、信用风险更低。”博时深证基准做市信用债ETF拟任基金经理张雷坦言,公司之所以选择深交所基准做市信用债,首先是该指数本身是一个中型债券。高等级信用债,单只债券发行量大,流动性好,指数久期适中,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其次,交易所公司债规模不断扩大,指数发展空间广阔。三是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交易所债券市场的活跃度。
张雷现任博时基金固定收益投资第二部基金经理。作为信用研究员,研究范围涵盖城投、工业、房地产等主要信用债券行业。还拥有多种资产、多个客户群体的投资经验,熟悉各机构的投资理念和操作习惯。曾任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高级保荐人; 2018年加入工银瑞信基金,历任固定收益部信用研究员、研究组组长、投资经理、养老金投资中心投资经理; 2024年3月加入博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
他表示,与同类基准相比,深圳做市信用债指数具有更好的收益和更高的风险回报率;久期在3年左右,与中长期纯债券的定位类似;从风险回报率来看,该指数年化夏普率为5.60%,优于Wind短期债券、Wind中长期债券指数、3-5年、1-3年隐含AA+信用财富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述产品均为实物申购和赎回(申购可用现金替代),因此与利率债相比,信用债的流动性较弱。实际操作中,当市场行情较好时,可能无法全额补足。优惠券金额。 “我们会及时评估市场状况和个别证券的流动性,并设定一定比例的认购上限,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也是同类产品的常见做法。”
此外,张雷还将通过三种方式来控制产品风险。第一,采样和复制尽可能接近指数,避免极端风险和极端偏差;第二,不沉没信用;三是注重负债端管理,做好资产负债匹配,同时适当运用衍生品,避免过度波动。
张雷透露,该产品还具备ETF交易的灵活性和速度,门槛极低,极大方便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
在张磊看来,随着交易所公司债规模不断扩大,未来深圳ETF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仅看数据,2020年上半年末至2024年10月末,深交所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存量从7513亿元扩大至15689亿元,增长109%。 “随着可投资范围的逐步扩大,未来深交所基准做市产品名单可能会更加丰富,主要投资者的结构也将更加均匀和多元化。”
债券ETF空间广阔
就债券ETF市场而言,目前债券ETF数量较少,交易所企业债ETF极为稀缺。上述产品的获批,必将进一步活跃交易所债券市场。
近年来,债券指数基金市场经历了蓬勃发展。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债券指数基金总规模10.18亿(含可转债ETF),突破万亿大关。然而,在万亿美元市场中,场外指数基金仍占主导地位,而债券ETF规模较小。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债券ETF仅有20只,总规模1371亿,占比13.5%。虽然规模较小,但债券ETF规模较2023年底增速高达70%,明显快于同期债券指数基金规模31%的增速。除了传统的机构客户外,个人客户也逐渐认识和配置债券ETF。
谈及这样的增速,张雷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债券ETF是稀缺资源。比如今年备受市场关注的30年期国债指数基金,目前市场上只有两款产品,而且都是ETF形式。手术;可转债指数基金也只有两只,而且都是以ETF的形式运作。其次,债券ETF操作方便,交易灵活快捷,可以在交易所质押。与普通场外债券指数基金相比,其优势明显。
张雷认为,债券ETF未来发展前景广阔。首先,债券指数基金的市场份额较低,目前仅为10%左右。与成熟市场(40%的美国债券基金属于被动投资)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信用债指数基金发展相对滞后,现有信用债指数债券基数较少。第三,随着中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下降,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空间可能更加有限,指数基金和工具属性的优势可能变得更加有吸引力。第四,与普通债券指数基金相比,债券ETF具有交易灵活便捷、质押便捷等优势。
虽然市场需求一直巨大,但债券ETF在投资和交易机制上也面临一些障碍,主要是场内债券流动性不足、做市机制发展较晚、部分机构参与有限(如自营机构等)。经营银行)。 。
“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也在逐步完善和发展,随着债市互联互通机制的推进以及交易所债券市场活跃度的增加,预计债券ETF的市场布局热情可期来进行相应的改进。”张磊分析道。
中高档信用债仍具有良好配置价值
张雷判断,债市走势有望延续,中高档信用债仍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
政策方面,近期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调,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金融方面,强调“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非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基调总体看好债市。
当前,利率品种快速下滑,信贷品种滞后,信用利差进一步拉大,信用债价值凸显。从明年的供需来看,中高级信用债也具有良好的配置价值。
“供给方面,降债背景下,城投新增融资面临较大收缩压力;企业融资需求有限,非金融信用债供给不足。”张雷指出,需求方面,2024年保险公司将受到非标供给和存款减少的影响,需求下降,债券配置增加。银行自营资金,特别是信贷需求较多的中小城市农商行,对信用债配置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从中长期来看,名义增速和资本回报率下降,低通胀背景下实际利率较高,债券收益率仍有一定下降空间。张雷观察到,2020年剔除疫情爆发年份,国内名义GDP增速逐渐回落,国内CPI处于较低水平。从国际比较来看,国内实际利率高于大多数国家,因此国内债券利率相对较高而不是较低。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依然存在,通胀处于较低水平。 “当实际利率偏高时,未来名义利率需要比通胀下降得更快,才能压低实际利率。”
谈到风险,张雷认为,短期来看,风险更多来自于市场的快速上涨和机构的持续出逃行为,市场波动可能加大。 “但短期波动并不会改变债市的走势,回调可能是更好的买入时机。”
(财联社记者 申书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3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