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根据养老金计算公式,按照最低档次缴纳确实更划算。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计算公式如下:
①基础养老金等于上一退休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个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根据计算公式,如果我们处于最低水平,一般是指60%的缴费水平,缴费指数为0.6。每缴纳一年,退休后可领取上一年社会工资的0.8%。
如果缴费水平稍高,比如缴费指数为1、3,缴费一年后只能领取上一年社会工资的1%、2%。
因此,基本养老金缴费水平越低,性价比越高。极端一点,根据计算公式,当缴费指数为0时,退休后应该能领取上一年社会平均工资的0.5%。这也是深圳前几年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让很多地区的人都非常羡慕。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确定退休年龄的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按照缴费基数一定比例记入,目前为8%,每年按照全国统一会计利率计算利息。这部分还是比较公平的。 60%缴费水平产生的养老金仅为300%缴费水平产生的养老金的1/5。而且,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公平的,无论在哪里退休都是一样的。
相对而言,如果在社会工资较高的地区退休,基础养老金部分会更划算。
其次,越早投保,基数越高,性价比越高。
我们把上面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再扩展一下。由于基础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部分挂钩,因此无论何时参保,都将领取社会平均工资的0.8%至2%。
早些年社会平均工资较低的时候,参加保险确实划算。尤其是2000年之前,社会平均工资甚至不足1000元。按照300%缴费水平,养老保险每月只需要600元左右,但现在产生的养老金每月超过150至200元。
对于个人账户养老金来说,由于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记账利率较高,因此比银行理财划算得多。例如,2016年的会计利率为8.31%,甚至今年的2.62%也远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第三,对于单位员工来说,基数越高,越划算。
很多人可能忽略了,单位职工保险,缴费基数的8%是由职工自己承担,这些钱全部打入个人账户。根据社会保障法规定,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因此,单位员工不存在赔钱的可能。
单位职工缴费基数高,多缴部分计入养老金,可以大幅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同时也会提高基础养老金。因此,单位员工选择较高的薪酬水平是非常划算的。
一般来说,退休后人们的养老金会持续增长,未来人们的预期寿命会越来越长(2023年将达到78.6岁)。参加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确实划算。 #养老小知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