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开始就提到了每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能否实现,距离有多远。这是看问题的视角,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思考什么是理想的、合适的经济。增加。
我个人认为,增长目标是一个政策导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现在我们已进入今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其实少一点或多一点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回到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来看待问题。
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增长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充分就业。无论是从失业率数据还是实体经济的微观现象来看,当前的经济增长不足以带来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的另一个维度是宏观经济供需平衡。我们面临价格下行的压力。第三季度GDP平减指数累计同比增速为-0.7%,表明经济总需求低于经济整体供给能力,这意味着经济实际上可以更快增长。
基于以上两个维度,2025年理想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多少?应该高于5%。这里涉及到几个方面:
首先,疫情过后,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震荡恢复过程,其间还有很多因素需要仔细观察。例如,疫情期间需求低于供给。由于疫情控制得比较好,供给侧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主要是需求侧受到影响。这就形成了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产出缺口。
产出缺口具有累积效应。例如,如果一家公司无法出售其生产的产品并产生库存,则会导致公司收紧当前的生产,这可能会减少员工数量。
因此,我们在判断什么是合适的增长率时,不能只立足当下,而要立足当下。即使从长期来看,我们的可持续潜在增长率也是5%。由于疫情期间积累的产出缺口,我们需要补偿性增长。那么经济增长目标也应该超过5%。
第二,刚才盛松城老师提到供给。我国经济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尤其是绿色产业。中国绿色工业之所以领先世界,是因为有以下优势:一是规模经济,制造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第二,竞争激烈,制造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能源、煤炭、石油等具有垄断属性的行业则不同。因此,我国经济的供给潜力正在快速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可能意味着我们的需求可以增长得快一点。
因此,我认为明年经济增速超过5%将有利于促进充分就业,而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挑战是需求不足。这是我想分享的第一点。
其次,我想分享的第二点是如何理解需求不足的原因?
当然,原因有很多,包括外部地缘政治因素等等。但是刚才张燕生老师也提到,我们的外贸其实还是可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内需不足,我称之为金融周期的下行阶段。
金融周期是指房地产作为信贷抵押品的事实。两者相辅相成,繁荣时难驾驭,下行调整时难守。它们具有顺周期属性。
现在房地产价格出现转向,不仅房地产投资、资产价格、地方债务对总需求有紧缩作用,特别是债务偿还对消费和投资也有紧缩作用。
这里还有一个特殊因素——卖地收入。过去,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有卖地收入。这个收入可以用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乎是内生的。随着卖地收入的增加,支出也随之增加。现在卖地收入少了,开支也减少了。从表面上看,这个账户是平衡的,但从宏观上看,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两个账户中的总支出占GDP的比例这两年明显下降。这就是金融周期下行对总需求的影响。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