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时代周报》记者邀请了醴陵湖村镇银行、宜联银行的几位金融一线的年轻人,聆听基层实践故事。其中包括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专家和研发人员。虽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攻不同领域,但在金融第一线的“战场”上,他们用同样的专业精神和热情浇灌普惠小微企业和科技金融的花朵。 。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是一家国有资产控股的法人银行,总部位于上海。 2009年,该行在崇明县设立了上海首家村镇银行,此后又在山东、湖南、云南等省发起设立了30余家村镇银行。
亿联银行是东北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也是全国获准开展网上存贷款业务的四家互联网银行之一。近年来,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探索和探索消费金融、农村金融等普惠领域。实践。
儿时的“银行梦”
“银行”二字是张良从小的梦想,至今也没有改变。
“如果我能成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就能为更多渴望创业致富的人或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张亮今年44岁,80后,目前在醴陵打工。上海农商银行行长,自2006年加入信用社以来,涉足农村金融已超过18年。
2009年,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在崇明地区设立上海首家村镇银行,迈出了设立村镇银行的步伐。在中西部地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粮食主产区、小微企业聚集地区,农商行开设了多个服务网点,构建了广泛的服务网络。
醴陵湖农商行是这个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张亮的日常生活主要围绕信贷和管理工作展开。在加入金融行业之前,他曾在一家私营企业担任出纳,主要负责公司资金流动并协助相关融资。
“我曾经向金融机构申请过融资贷款,所以我知道融资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和过程的难度。对于很多农户和小企业来说,融资问题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我们的目标是‘跨过这个坎’。” ”谈起自己以往作为小微企业主的贷款经历,张亮颇为感慨。
早年,张良在企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就应聘到当地一家信用社担任信贷主任。他还曾担任风险和市场等多个部门的经理。几年的基层岗位培训,极大丰富了他的信用工作经验。
“这些经历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农村的金融需求和农民的实际情况。可以说,服务‘三农’、助力小微企业发展一直是我的工作重点。”我们村镇银行的工作核心。”张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金融服务全面升级,新的历史机遇下,银行将“五大文章”与服务农业紧密结合,农村、农民、小微企业,为醴陵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注入动力。
“依托主发行的后台支持,我们把科技金融作为‘五大文章’之首放在重要位置,正在加快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创新,希望为农民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信用产品。”
农村金融机构是普惠金融的坚定推动者。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醴陵湖农商银行目前正在“加速运营”。
张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醴陵市偏远村庄,由于银行网点距离较远,村民存取款时面临诸多不便。于是,他每隔三天就到乡下去一次。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决定在这里增设服务网点,推出流动服务车,将金融服务直接“送”到村民家门口。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张亮动员全行与信贷部的年轻员工一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记录他们的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一一列出。 。同时,通过摸底摸底,以户为单位开展授信工作,为农户和企业量身定做融资方案。
信息技术是类脑的存在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高质量金融服务,完成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数字金融。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工作“五大条”的指导意见》提到科技金融,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银行保险机构率先结合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试点、开发专属金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37岁的张春旭是数千万科技金融研发工作者之一。 2018年1月,张春旭加入成立不到一年的宜联银行,担任软件开发中心专家。他的领域是赋能信用的相关产品的研发。
银行业正在走向智能化,数字化是大势所趋。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是一支新兴力量,技术手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息技术就像改变银行业务流程、运营模式和服务效率的大脑。
“在小微金融领域,用不用大数据影响很大。有了大数据,我们可以收集和分析企业税务、工商、水电费缴费等多维度问题。” ……,解决传统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张春旭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小微企业缩短融资周期、降低融资成本,还能保证透明度和透明度。信息可信,帮助银行有效降低融资成本。融资风险。
80后出生的王水星是一位“数据专家”,深耕数据领域10余年。现任易联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大数据研发团队负责人,日常处理互联网金融行业大数据研发工作。
“数字金融对于互联网银行至关重要。”王水星在向时代周报记者总结多年经验时表示。 “效率和信息不对称是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而数字金融的介入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正在引领普惠金融的未来。”
“比如,过去没有传统信用记录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支持,但通过大数据技术整合更多数据源,此类群体也可以获得贷款服务。”王水星说道。
如何用科技金融赋能养老金融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从养老金融的大背景来看,我国已进入适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67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
王水星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互联网金融服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宣传和培训当然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提高金融服务产品使用的便利性和易用性,更加贴近老年人的需求和使用习惯。比如大规模模型知识问答和实时指导就非常好。工具和风控也应该为老年人加一道‘防火墙’。”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