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极,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幅提高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

从“新三板”到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到产业链输出……随着新优质生产力不断发展,中国上市公司正加速全球布局、升级产业模式、参与海外竞争,打造新优势。

纵观最新半年报,上市公司出海又掀起哪些“新”浪?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细看上半年上市公司“走出去”的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产品迭代驱动出口增长的特征在新质量生产力重点发展区域尤为明显,并在全球赛道上多地开花。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表示:“上市公司海外扩张结构已从传统附加值较低的行业,逐步向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更加多元化、附加值更高的行业拓展。”

从上证上市公司来看,海外结构不断由传统行业向高端制造、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升级,今年上半年电子、通信、计算机、汽车等行业海外收入增速分别达到46%、44%、28%、26%,呈现“加速型”增长。

出海成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极,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插图

纵观中国上市公司海外收入排名,排名靠前的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这些公司不仅海外业务收入总额巨大,而且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也较高,显示出较强的海外市场影响力。

科技含量更高——

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变量”,我国科技创新企业不仅是发展新生产力的重要主体,更是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排头兵”。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胜研究发现,2019年至2023年,科创板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比重在各板块中排名第一,去年该比重为23.4%,其次是创业板和北交所公司。

发展的“质量”带来转型的“效益”。

上交所信息显示,目前科创板上市的35家公司在细分行业或单项产品排名全球第一,不少科创板公司立足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关键技术海外垄断,在全球产业链中逐步构建起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

海外版图更加广阔——

对于不少中国上市公司来说,出海已经从一个“选答题”变成了“必答题”,海外扩张越来越广泛,对新兴市场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今年上半年,76家沪市上市公司宣布设立新的海外子公司、投资项目等海外举措,其中提到“亚洲”或“东南亚”的就多达50家。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最活跃的“细胞”,上市公司通过走出去做大做强,也为完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振全球经济市场带来新机遇。

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统计,目前已有2100多家上市公司参与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在海外设立了近3800个机构,开展海外项目近16万个,新增海外员工240多万人。

未来,在新质量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的带动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影响力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从“产品输出”走向“品牌打造”,更多元的产品和服务将“破圈”走出去,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新动力。

(记者刘晖)据新华社北京9月6日电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