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药企龙头,恒瑞医药一度依赖仿制药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受集采影响,2021年以来公司仿制药业务快速下滑,盈利能力大幅下滑,至今仍未见好转。
报告期内,恒瑞医药传统仿制药业务收入持续下滑,醋酸卡泊芬净注射液、碘佛醇注射液、吸入用七氟醚、盐酸罂粟碱注射液等涉及国家及地方集采的主要产品收入同比减少5.55亿元。
相比之下,已上市创新药的以量求价策略逐渐获得正反馈,部分抵消了集采的负面影响,其中瑞维他胺、达西利、恒格列净等创新药通过扩大适应症、建立良好用药口碑,在医院市场销量快速提升,对公司创新药收入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中报显示,恒瑞医药创新药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剔除外部授权收入1.6亿欧元,创新药上半年实现收入66.12亿元,同比增长近17亿元,占公司收入比重提升至48.6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或许是看到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后的强劲增长势头,自2023年第三季度起,恒瑞医药不断发力创新治疗方案,试图进一步挖掘已上市创新药的市场价值。
据统计,公司已启动的创新药后续临床研发管线数量由2022年的48条增加至2023年的55条,2024年上半年更是达到62条。其中,仅围绕阿德贝单抗开发的新适应症或新疗法的管线数量就由7条增加至21条。
相较于新药临床研究,适应症和治疗方案的创新有望在短期内推动已上市药品市场需求扩大、提升产品竞争力。对于急需寻找新增长点弥补仿制药业务萎缩的恒瑞医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划算的选择。
在推进新药上市方面,恒瑞医药仍保持每年1-3个创新药上市的稳健节奏。但自2022年以来,恒瑞通过引入药物解锁新技能,加快上市步伐,大大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目前,林普利赛、奥替康唑两个引入药物已获批上市。公司表示,将继续通过自研、合作、许可引进等多种模式,拓展研发边界,丰富创新产品管线。
此外,外部授权收入也成为恒瑞医药上半年业绩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公司于2023年10月宣布对外授权合作,并收到首付款1.6亿欧元(约合12.7亿元人民币),该款项于报告期内确认为收入,是公司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告显示,恒瑞医药目前尚有1.1亿美元外部许可首付款尚未确认为收入,若年内能确认,则公司2024年外部许可收入将接近20亿元人民币,为近年来最高水平。
虽然这对于一家大型药企来说只是偶尔的收入,但外部授权收入的不断增长意味着恒瑞医药的创新药研发能力在不断提升,并逐渐得到海外公司的认可。中报显示,恒瑞医药上半年研发费用达30.37亿元,同比增长30.30%,为近年来少有的变化。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