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由于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存在篡改船用发动机测试数据的不当行为,日本国土交通省8月22日对川崎重工神户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21日,川崎重工对该公司篡改船用发动机测试数据的不当行为道歉。
据悉,川崎重工起步于明治维新时期,其前身是1878年成立的川崎筑东造船所,迅速成长为日本最重要的重工业企业之一。1939年,公司更名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1969年,川崎重工制造出日本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标志着工业机器人商业化量产的开始。目前,川崎重工的业务涵盖航空、航天、船舶、铁路、机器人等领域。
百年巨头被曝欺诈丑闻,股价暴跌
日本现役潜艇有一半由
据央视新闻报道,央视记者21日获悉,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当天发布信息称,已证实该公司存在篡改船用发动机检测数据的情况,涉及的船用发动机总数达673台。
川崎重工称,673台船用发动机中,有27台提供给日本船舶,646台提供给外国船舶,具体不当行为包括在工厂发动机测试期间改装测试设备、篡改数据,以将燃油消耗率控制在客户允许范围内,减少各项数据的偏差。
川崎对不当行为表示道歉,并表示将继续调查,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当地时间8月22日,因日本制造业巨头川崎重工存在篡改船用发动机测试数据的不当行为,日本国土交通省对川崎重工神户工厂进行了现场检查。
就在8月初,据央视新闻报道,负责日本海上自卫队部分潜艇建造和维护的川崎重工,近日被曝出与海上自卫队相勾结,操纵分包商捏造虚假交易,获取10多亿日元暗中资金,用于贿赂海上自卫队潜艇队员。日本防卫省当地时间8月8日称,将要求涉及飞机、导弹等装备的100家防务相关企业进行自查,确认是否存在类似不当行为。据了解,川崎重工是日本重要的国防军工制造商之一,每年与防卫省的合同金额超过2000亿日元。目前,日本现役22艘潜艇中有一半是由川崎重工生产的。
随着丑闻不断曝光,川崎重工股价持续震荡下跌,截至8月22日收盘,川崎重工股价报收4876日元,下跌1.32%,一个月以来累计下跌19.37%,总市值为8417.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12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川崎重工截止2024年3月31日的财年营收为1.8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05亿元),上一年的营收为1725.6亿日元,全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5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2.4亿元),较上一年的530亿日元直接减少了一半。
子公司伪造数据40年
纽约地铁运营仅几个月后就停运
作为“日本制造”的代表之一,川崎重工近年来丑闻频发。
据央视财经报道,去年3月24日,川崎重工宣布旗下一家名为“川崎重工冷热工业”的子公司生产冷水机组,在后续调查中又发现了204起产品数据造假案例。这些冷水机组主要用于楼宇空调系统,该公司通过伪造产品性能数据,获得了日本环境省、东京都政府、公共建筑协会颁发的质量认证,这一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1999年,相关认证已被撤销。此外,还发现该设备在研发阶段就存在篡改数据等违规行为。
事实上,2022年6月,这家子公司被曝出近2000起数据造假事件,包括:在出货前试运行检验时捏造从未测量过的数据;在客户来检时篡改检测设备以达到检测标准等。这些造假行为最早可追溯到1984年,跨越近40年。
对此,川崎重工承认公司内部长期存在造假文化,合规意识薄弱,除了鞠躬道歉外,涉事子公司总经理也被免职。
据《每日经济新闻》2018年报道,援引《纽约时报》报道,纽约市地铁管理机构预计将花费超过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购买1000多辆新车替换旧车队,以缓解纽约市地铁系统频繁延误和发生撞车事故的情况。川崎重工击败加拿大运输制造巨头庞巴迪和中国中车,拿下这份超级订单。
然而,据《参考消息》去年10月援引的美国媒体报道,纽约大都会运输署(MTA)耗资数十亿美元推出的新型地铁列车“脱轨”。报道称,MTA本周证实,部分备受吹捧的地铁R211列车因设备问题而停运,而这距离这些高科技列车的亮相仅几个月。
这列崭新的地铁列车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包括变速箱漏油,这可能导致列车车轮在轨道上抱死并拖行。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10月21日,一列显然存在上述机械问题的新列车经过诺斯特兰大道站时发出巨大声响。MTA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在已投入使用的R211地铁列车日常运行中,纽约市公共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发现部分列车出现变速箱故障。我们已暂时停止使用受影响的列车,直至进一步检查完成。”
R211型列车自去年3月起逐步投入使用,首先投入纽约地铁A线。新型列车的首批订单于2018年签订,由制造商川崎重工制造。首两批订单的价值估计约为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8亿元)。
在中标纽约地铁前,川崎重工就被曝出新干线列车生产存在质量问题。2017年12月,日本新干线列车车架被发现出现14厘米长的裂纹。2018年2月,西日本旅客铁道公司公布调查结果,称裂纹是由于车底钢材不符合规格、强度不足造成的。调查结果显示,车架框架采用8毫米厚钢板制成,形成“口”字形结构,加工钢材厚度要求在7毫米以上,但发现裂纹的车架底部焊接部位最薄处仅有4.7毫米。东海旅客铁道公司也宣布,经查,川崎重工生产的列车车架中有46处钢材厚度不符合标准。川崎重工随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道歉。
日本制造业欺诈丑闻频发
专家:涉事企业和日本政府都有责任
曾被视为“品质保证”的日本制造业,近年来也深陷造假丑闻,川崎重工、三菱重工等大型制造业巨头均被曝出造假,造假过程往往长达数十年。此外,日本汽车巨头也未能幸免,今年6月,丰田、马自达、雅马哈汽车、本田、铃木等5家汽车厂商的数十款车型被发现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存在造假行为,多款车型被叫停出货。去年12月,丰田旗下大发被曝在长达30余年的量产认证测试中存在造假行为,涉及其在日本生产的所有车型。
一些日本学者和法律界人士指出,这些问题由来已久,说明部分日本企业不重视消费者安全和产品质量,涉事企业和日本政府都有责任。
自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日本众多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率下滑的问题。为维持市场份额,各大企业纷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降低成本作为首要目标。与此同时,许多老牌制造企业开始面临设备老化等问题,企业运营压力倍增。
日本神户国际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中村智彦指出,在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本企业正逐渐失去优势地位,但一些大企业却仍傲慢地保持着过去自信的假象,却忽视了对行业规则的遵守。
日本神户国际大学经济学教授中村智彦:尽管日本企业此前被曝光存在不端行为,但许多人都自信地认为,他们所遵循的标准远比官方规定严格。日本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质量高于其他国家,这是傲慢的表现。
日本国际政治经济学家滨田和之:在日本的各个行业中,人们都觉得日本企业可以随心所欲地经营,这让消费者产生了不信任感。这对日本的所有行业都会造成很大的挑战。
商业诉讼律师仓桥友作指出,日本制造业欺诈行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面临难以实现的目标时,人们不惜违反法律、跨越底线。
另一方面,日本监管部门在标准制定、监督检查、处罚机制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客观上降低了欺诈成本。
日本神户国际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中村智彦:政府也有责任,他们知道有问题,但没有及时修改制度,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一系列丑闻正加速侵蚀消费者对日本制造业的信任,做出切实改变比频繁低头道歉更为重要。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