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该交易最终尘埃落定,百利天恒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发行上市文件。
得益于这笔8亿美元融资,百利天恒摆脱了前几年亏损的尴尬局面,今年一季度扭亏为盈,实现营收54.62亿元,同比增长4325.45%,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0.05亿元,同比增长3100.16%。
相较于其他创新药公司,百利天恒的现金流更为充足,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百利天恒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8.12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7.26亿元增长700.78%。
事实上,除了8亿美元首付款外,百利天恒还透露,BL-B01D1的潜在交易金额还包括5亿美元的近期或有付款。
《科创板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百利天恒询问付款条件及预计付款时间。对方称,“这与产品的研发进度有关,合同中有相关约定,但目前尚无需要披露的信息。一旦条件满足,对方付款,我们才会进行相关披露。”
▌借机“赚钱”还是谋发展?
那么,看似并不缺钱的百利天恒为何选择此时此刻奔赴港交所?是借机“上市圈钱”还是为了长远发展?
对此,百利天恒在向港交所递交的IPO文件中透露,募集资金将用于中国大陆以外生物药品的研发、全球供应链的建立,以及大陆以外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科创板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百利天恒多个创新药临床管线的推进,特别是三期临床管线的增多,2023年以后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迅速消耗账上现金。
2021年至2023年,百利天恒研发投入分别为2.79亿元、3.75亿元、7.46亿元,占往年营收比重分别为35.0%、53.4%、133.2%。2024年前四个月,百利天恒研发投入达3.34亿元,逼近2022年全年总额。
现金流方面,截至2023年末,百利天恒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3.92亿元,较2022年末的10.01亿元大幅下降约6.09亿元。若非BMS的首付款支持,百利天恒极有可能在2024年陷入现金短缺的境地。截至2024年前四个月,百利天恒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8.7亿元。
百利天恒也意识到BMS协议带来的合作费用并不代表未来可持续的收入,因此在IPO文件中作出风险提示,在创新药商业化产生收入前,若现有上市产品的销售无法维持,将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担忧变得更加迫切。
从时间上看,百利天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6年,但在2010年转型布局创新药业务之前,百利天恒主要在复杂仿制药和中药领域开展业务。非创新药产品的销售一直为百利天恒提供核心收入,但该领域的收入正在逐年下滑。
2021年至2023年,百利天恒医药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7.95亿元、7.02亿元、5.6亿元,2024年前四个月该项收入为1.65亿元,在创新药获批上市前,百利天恒仍将依靠传统业务贡献收入。
显然,创新药短期内基本不存在获批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BL-B01D1是百利天恒在研创新药中研究项目最多的产品,截至2024年7月3日,已开展20余项临床研究,7个管线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百利天恒预计将于2026年或之前向国家药监局提交BL-B01D1首个适应症的NDA申请,并最早于2028年向FDA提交首个BLA申请。未来3-5年内,BL-B01D1将在中国、欧洲、美国等市场提交更多适应症的药监审批申请。
除BL-B01D1外,百利天恒其他研发进度较快的创新药产品还包括BL-M07D1和SI-B001。其中,BL-M07D1单独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研究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于2026年完成。SI-B001联合化疗用于EGFR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也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也将于2026年完成。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