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布:消费增长,投资平稳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7 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布:消费增长,投资平稳插图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从环比看,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0.17%。

7 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公布:消费增长,投资平稳插图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表示,从7月份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内暴雨洪涝、极端高温等短期因素扰动,在宏观经济政策加大力度实施和各方共同努力下,生产需求持续恢复,就业和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发展转型中的一些问题还在不断显现,经济回升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

7月消费市场平稳回升但增速较低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57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

增速回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同时,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认为,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深入实施,汽车、家电、家居等消费品的更新换代需求逐步释放。加之居民暑期出行活动更加活跃,带动休闲娱乐行业火爆。

不过,7月消费增速继续低位运行,温斌指出,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经季节调整后环比增长0.35%,快于上月-0.1%,但低于历史同期0.7%的平均增幅。

光大银行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从消费结构来看,7月汽车、金银珠宝、服装鞋帽、家具及装潢、石油及制品等商品销售额的下降,拖累了整个消费品零售的表现,反映出国内居民在消费品支出上较为谨慎,与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的稳健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同时,7月零售还会受到极端天气等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东方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指出,二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为3.7%,较上季度回落1.6个百分点,短期内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此外,居民提前偿还房贷对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根据今年7月央行发布的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23年9月至12月月均贷款提前偿还规模为3870亿元,对应房贷年化提前偿还额约4.6万亿元。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2000亿元,这意味着房贷年提前偿还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8%。“这说明,如果存量房贷利率得到有效下调,提前偿还潮得到缓解,将对居民消费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此外,当前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更具活力。数据显示,1-7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2%,高出同期商品零售额4.1个百分点。王庆指出,近年来,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升至52%左右,这意味着在通过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拉动商品消费的同时,促进服务消费更快增长也是当前逆周期调控的重要着力点。

7月投资增速回落,基建投资放缓

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1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6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分领域看,1-7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9%,制造业投资增长9.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0.2%。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14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33亿元,下降24.3%。

单看7月,投资增速全线下滑。据温斌测算,当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为去年11月以来最慢增速;基建投资增长2.0%,为2022年初以来最慢;制造业投资增长8.3%,为今年以来最低水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8%,弱于6月的-10.1%,降幅有所扩大。

王庆认为,7月基建投资增速快速回落,主要受暴雨、洪涝、极端高温等短期因素影响。未来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实施和三季度国债发行明显提速,随着极端天气影响消退,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速有望再次反弹至5.0%以上,下半年基建投资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目前,制造业投资领跑三大投资领域,增速虽然回落明显,但仍具备一定韧性。王庆认为,背后的原因,一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例如,央行数据显示,7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增速虽然较上期有所放缓,但仍明显领先于同期整体信贷余额8.7%的增速,说明政策面继续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破解“卡脖子”问题的支持力度,这也是当前培育新优质生产力度的主要着力点;二是今年以来,政策面支持大型设备更新政策,对制造业投资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此外,制造业内生投资动能近期也在增强。数据显示,去年下半年以来PPI降幅普遍收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自去年8月份以来保持正增长态势,尤其是受企业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影响,当期工业企业资产利润率持续高于企业贷款利率。

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温斌表示,总体来看,继6月份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释放后,7月份成交量明显回落。房价未稳、收入预期弱、居民杠杆率高等因素导致居民购房意愿不高。不过,房企信心略有恢复,资金来源改善后新开工意愿有所回升,市场整体仍处于筑底阶段。

下一阶段的趋势将会是什么?

周茂华认为,下半年,考虑到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加快、大型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稳定房地产市场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加之传统消费旺季来临,国内有效需求势头进一步增强,供求关系继续改善,价格适度回升,内循环畅通,实现全年经济目标基础依然牢固。

消费方面,王青认为,7月25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安排1500亿元超长期专项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表明财政政策导向发生重大转变,正从过去侧重为企业减税降费、扩大有效投资转向进一步支持居民消费。这对后期商品消费会有一定提振作用,而且疫情的疤痕效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退。从这些角度看,后期居民商品消费有望逐步改善。

不过王青也指出,消费是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大短板,促进消费的政策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一是财政政策可在逆周期调节方向上进一步加强,暂时弥补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对消费的影响;二是应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支持政策力度,核心是引导居民房贷利率继续大幅下降。

投资方面,周茂华认为,整体来看,基建、制造业投资有望继续抵消房地产投资的低迷表现,加之刺激内需政策成效显现以及低基数效应,下半年投资增速有望平稳提升。

王庆表示,在基建投资领域,随着新一轮稳增长政策落地、三季度国债发行明显提速,随着极端天气影响消退,后期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增速有望回升至5.0%以上,下半年基建投资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稳定器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在制造业投资领域,短期来看,制造业投资有望延续年初以来的高增长势头,预计全年增速可达8.0%左右,其中大型设备更新也将是重要驱动因素。在房地产投资领域,在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刚性需求脉冲式释放后,三季度楼市将继续低位运行,下半年楼市仍处于调整阶段,房企销售回款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这将直接制约房地产投资。但随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进一步发挥作用,房企开发贷款投放节奏有望加快,加之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判断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同比降幅有望呈现略微收窄的趋势。

政策方面,温彬认为,预计下半年仍将再次降息、降准。降息方面,随着商业银行净息差趋稳及美联储9月降息举措落地,我国存在再次降息的空间;降准方面,为对冲未来国债发行、增发国债等新的增量财政政策带来的流动性压力,缓解银行资本约束和利差约束,降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仍然存在。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