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金融数据:总量增长稳定,金融持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权威人士对中新社表示,7月金融总量增长基本平稳,月末增速与上月基本持平。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比上半年名义GDP增速(5%)高出3.2个百分点左右,保持合理增长,反映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业内专家在采访中也提到,最新金融数据反映出三个关键问题。

第一,钱从哪里来?从最新金融数据看,企业融资方式出现新特点。业内专家指出,一方面,直接融资加速,7月份企业债券净融资约160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310亿元左右。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城商行债务融资规模总体收缩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实属不易,说明部分企业以发债替代贷款。近年来,我国直接融资市场发展迅速,企业债券融资渠道更加畅通,更加适应经济向轻型转型。

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增长明显。业内专家分析,表内票据是贷款的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在现实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的要求下,票据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中小企业用票据向银行贴现,与从银行贷款中获得资金是一样的。

特别是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短期内需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但由于项目储备不足,银行可以增加票据直贴和转贴,将代表企业信用的未贴现票据转化为代表银行信用的表内票据融资,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

第二,钱投到哪里去了?今年以来,人民银行继续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货币政策工具功能,围绕金融“五大文章”持续发力,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保持扎实。

业内专家表示,从信贷结构看,金融服务“五大文章”持续改善,7月末,中长期制造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性小微贷款增速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信贷资源也更多流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还需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传统上对信贷资金依赖程度较高的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贷款“大户”也在逐步调整,在信贷数据上体现为不增长甚至收缩。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新动能贷款需求短期内难以完全延续,传统领域贷款下降形成的“坑”填不上去,将导致信贷增速出现波动。

三是“挤水”效应仍在显现。业内专家表示,短期内,金融数据“挤水”仍会对总量指标产生影响。今年以来,M2、M1等货币供应量指标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就是受此因素影响。在挤掉部分虚高的存贷款后,金融数据会出现一定回落。

同时,“挤干水分”推动金融总量数据更加真实具体。业内专家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企业负债增长中部分资金闲置,贷款直接转为存款,既没有刺激投资,也没有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管理部门规范这些行为后,存款收益与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价格比发生变化,套利空间消失,部分企业释放资金扩大投资、加大研发投入,未来将更有利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挤水”还有利于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业内专家认为,从财务数据中“挤水”,还能助力破解企业拖欠“链式陷阱”,提高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更好地满足经营主体有效融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完)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风险的定义与导致损失风险的原因分析

✔在学者看来,风险等于波动性,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可计算的、客观的、能够查明来龙去脉的数字 ● 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 ●导致“损失风险”的原因有二 ✔自负、对风险的无知和放任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