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证监会联手调控,债券市场风云变幻,未来走向何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8月5日,四大银行抛售债券引发市场小幅调整。8月7日,央行进行的零元逆回购操作再次增加市场的谨慎情绪;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对多家商业银行展开自律调查,并于8日上午发布公告,对中小金融机构拆借账户及利息转让行为进行查处。债市再度下跌。8月9日,央行在专栏中再次引入资管产品净值机制,明确提示投资者注意债市风险。

与此同时,在暂停债券型基金审批一个多月后,监管部门也对债券型基金久期出台了新的指引。《证券时报》记者从基金业了解到,近期,监管部门要求新报零售债券型基金久期不得超过两年,严控利率风险,加强债券型基金销售适当性、负债流动性等风险管理。

监管层对资管产品负债端的担忧已十分明显,2022年末债券市场的赎回危机也历历在目。一周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6BP,八成债券基金下跌。面对债市不确定性大幅增加,债券基金经理高度警惕。

监管机构频繁采取行动“控制局势”

事实上,今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对债券型基金的审批速度、发行规模、债券期限等多个维度进行“调控”。

比如,近期市场广泛流传“监管暂停债券基金发行”的传闻。《中国证券报》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求证,自7月份以来,行业内尚未有新的债券基金获批,最近一次债券基金获批是在6月18日,华商基金、建信基金、华宝基金等13家基金公司的债券基金获得核准文件。

“虽然我们没有收到监管部门明确要求暂停发行债券型基金的指示或窗口指导,但明显感觉到债券型基金的审批速度确实放缓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现在股票型基金两周就能很快审批通过,但即便是按照发行4只股票型基金、配置1只债券型基金的指导,我们公司在发行4只股票型基金后,债券型基金的审批还是花了很长时间。”

与此同时,随着热点债券基金频频涌现,新发基金规模上限不断缩减。业内人士透露,散户债券基金首发规模上限已由80亿元下调至50亿元。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成立的两只规模最大的基金建信信义90天持有和华宝宝嘉30天持有,募资规模分别达47.7亿元和48.1亿元。

此外,某中型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也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近期监管部门还对债券基金的久期出台了新的指引,要求新申报零售债券基金的久期不得超过两年。

“目前债券型基金的审批通道分为普通纯债券型基金和零售债券型基金。零售债券型基金一般为30天、60天、90天滚动持有期的债券,主要满足银行理财资金净值转化过程中的投资需求,负债端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对久期要求较严也是可以理解的。”上述产品部人士解释道。

不过,产品部上述人士也透露,在各基金公司签署新申报债券型基金存续期不超过两年的承诺书后,债券型基金的监管审批工作已逐步恢复。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公募基金机构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与行业关于债券基金的沟通明显增多。“沟通的内容主要围绕保护投资者利益展开。我们希望基金公司加强宏观研究和逆周期调控,完善风险应对策略,特别是加强债券基金销售适当性、负债流动性等风险管理,提前防范市场风险。”上述公募基金机构人士透露。

警惕利率风险和债务风险

在基金公司看来,对债券市场及债券型基金发行进行上述调控,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债券市场持续上行,债券利率特别是长期利率积累了较高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因为今年债券型基金销售火爆,当前债券规模和数量处于高位,一旦出现回调,负债端可能存在踩踏风险。

西盈基金认为,今年以来,受流动性宽松、机构配置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债券收益率明显下降,加之7月份央行降息,债券收益率下行趋势加快。但考虑到今年以来宏观经济稳中向好,稳增长仍是下半年政策重点,债券市场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央行证监会联手调控,债券市场风云变幻,未来走向何方?插图

第一,当前利率水平处于历史低位,随着政策不断出台、经济数据向好逐步得到验证,利率或存在反弹上行的风险。

二是随着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加速,债券供给可能大幅增加,流动性可能出现暂时偏紧的局面。目前债券投资者的久期处于较高水平,一旦利率从低位反弹,债券投资者持有的长期债券可能出现较大浮亏。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个交易日,长期债券收益率波动性明显放大,8月6日至8月9日,主力30年期合约大幅下跌1.15%,主力1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下跌0.49%。同期,逾八成债券型基金下跌,两只30年期国债ETF分别下跌1.57%和1.39%。

今年债券基金销售火爆,仅二季度纯债券基金规模就新增万亿元。Wind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纯债券基金规模大幅增长,环比增加1.27万亿元,总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其中,中长期债券基金规模新增6219亿元,环比增长10%,仍是纯债券基金规模扩张的核心力量。

鹏阳基金固定收益组合管理部总经理王景瑞认为,长期来看,固定收益类资管产品的票息累积具有良好的财富效应,但短期来看,债券类资产的交易和估值定价对利率敏感,受流动性影响较大。负债端的客户通常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净值波动也较为敏感,因此如果市场下跌,很容易产生负反馈。2022年底的理财风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也波及到了债券型基金。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央行在8月9日发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门提醒投资者注意债券市场的风险。未来一旦利率上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投资于债券市场的资管产品净值也会下降,现在入市的投资者将面临很大的高价接盘风险。

展望后市,信诚基金认为,未来债券市场需要关注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基本面和政策层面的潜在变化。其中,基本面关注经济企稳回升的势头,若需求出现进一步回暖的迹象、社会融资出现明显增加,债券市场可能面临一定的回调压力;政策层面需关注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空间和节奏。

多管齐下筑牢债务融资“防风墙”

面对利率上升的潜在风险、负债端的流动性风险,债券基金管理人近期也积极应对,多措并举,提前防患于未然,为债券基金筑牢“防风墙”。

鹏阳基金固定收益组合管理部总经理王景瑞从投资、风控、市场三个维度阐述了公司在债券基金风控方面的工作:

在投资端,目前主要以控制组合久期为主,一方面可控制当期债券持仓,降低组合久期;另一方面可通过国债期货进行对冲,降低组合久期。在风险控制端,公司重视通过金融科技手段监测和衡量市场风险,及时向投研、交易环节发出提示。在市场端,公司本着客户利益至上的理念进行理性营销,向投资者全面介绍各类债券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引导投资者结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市场环境搭配策略,参与适合的债券基金品种。

具体在投资方面,信诚基金认为,上半年由于杠杆策略价值较低,市场普遍倾向于延长久期以提高票面收益率;而下半年利率下行趋势可能不如上半年平稳,因此在久期策略上需要更多的灵活性。

一方面是积极提高持仓流动性,确保在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时能够及时卖出,降低风险敞口;另一方面是加强交易纪律,同时捕捉后续潜在的市场行情,控制意外事件发生后的回撤幅度。

“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控制措施主要依靠期限、杠杆和债券类型的控制。近期收益率水平较低,且央行持续提醒长期风险。在监管的引导下,我们不进行激进操作,控制期限和杠杆,同时在选择债券时,优先选择流动性较好、有一定利差保障的债券。”西部盈余基金表示。

降低盈利预期,做好风险管理

央行证监会联手调控,债券市场风云变幻,未来走向何方?插图1

虽然监管部门对于长期风险的关注不容忽视,但不少基金公司仍然肯定未来债券市场的配置价值,并建议投资者降低收益预期,做好风险管理。

平安基金认为,近期监管部门开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利率引导,无论是通过借券卖出、引导大型银行发债,还是对苏南农商行展开自律调查,这些方式都说明短期内不应低估监管部门对长期风险的关注。但长期来看,利率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政策干预利率本质上是预期管理,防止长期利率过快下降,用时间换空间,等待时机配合财政政策。因此,央行操作引发市场大幅调整、引发负反馈的概率并不大。

信诚基金也指出,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债券收益率和存贷款利率持续下行,经济或将维持较长时间的低利率周期。在经济温和复苏、债券供给逐步增加的背景下,虽然下半年债市可能难以再现上半年整体上涨势头,债市延续“快牛”的概率有所降低,但从资产创造角度看,新经济转型将减少信贷占用,预计社会整体利率水平将维持震荡下行格局。同时,央行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后续政策工具仍有下行空间,将继续拉动利率中枢下行。

因此公司认为在下调收益预期、做好风险控制措施的基础上,债券市场或仍具备继续参与的可能。但上半年持续的资产荒逻辑对各债券品种利差分布产生了明显影响,信用利差明显压缩,期限利差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窄。未来可从两个维度探索收益:

一个维度是,从历史统计规律来看,当前利率债曲线陡峭度大于信用债,整体信用利差也处于历史低位,因此从期限利差和价格比效应来看,中期利率债还有继续挖掘的空间。

另一个维度是,尽管信用利差整体有所压缩,但随着去债措施持续落地、整体供给收缩,不同地区的市政债、产业债依然存在价值发现机会,同时未来商业银行各类金融债仍将持续发行,提供配置交易机会。

西部基金认为,7月降息后,银行间基金价格稳定在1.8%附近,仅8月初有所下行。目前隔夜加权价格维持在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1.7%附近,整体流动性较为宽松,对债市形成一定支撑,短端确定性较高。长端受监管态度影响,收益率下行空间相对有限,利率水平可能随监管行为波动。建议投资者不要激进增加久期,关注曲线利差变化。

记者观察:行业呼吁放松国债期货限制,完善资金风险管理工具

近年来,债券市场发展迅猛,已达到高位,稍有波动就可能引发巨大波动。基金经理既要进行长期资产配置以稳定收益,又要控制波动,防止短期大幅调整造成巨大的赎回压力。基金经理需要“工具箱”中有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应对市场变化。

例如,国债期货是债券基金重要的套期保值工具,2013年9月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允许基金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参与国债期货,但目前也规定了最高持仓比例、保证金比例等限制,业内也频频有要求政策放宽的呼声。

鹏阳基金固定收益组合管理部总经理王景瑞指出,目前债券基金开展国债期货套期保值要求扣除现金管理部分后的债券持仓不得低于80%,且基金在任一交易日末持有的多头国债期货合约价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15%。上述持仓限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套期保值策略的实施,难以完全对冲组合风险。他建议,可以适度放宽对公募债券基金尤其是中长期纯债券基金的限制。

此外,国债期货市场需要提高市场流动性,吸引更多多元化机构参与,才能发挥其风险管理作用。因此,王景瑞也建议监管部门响应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制度性开放,加大国债期货市场境内外开放力度,丰富市场参与者,增强市场活力。

另有债券基金经理建议,国债期货市场的产品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如逐步开发推出多种主要期限的国债期货,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交易需求,不断优化产品规则,让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转化为现实投资者,提高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

西盈基金也表示,国债期货作为对冲工具,可以降低产品净值波动性,对保护投资者利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长期利率风险的积累,债券基金产品需要这样的利率对冲工具,但也需约束过度投机行为,否则不利于产品风控。

值得注意的是,受今年上半年债市表现强劲、利率处于低位等因素影响,公募基金持有国债期货的数量有所增加。据中信期货研报显示,截至上半年末,持有国债期货的基金公司数量由31家增加至40家,持有国债期货的基金数量由83只增加至106只。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