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初,部分银行抛售部分债券,有效阻断了收益率快速下行的势头,并导致投资者对市场走势的预期发生明显变化。近几日债市的变化充分反映出,多头的力量是比较有限的,这既相对于抛售债券的银行而言,更相对于央行不断丰富的政策工具箱而言。
上述银行在收益率快速下降、多头势力较强的情况下,可以瞬间扭转市场走势,货币当局也可以轻松引导收益率。事实上,前段时间收益率之所以能下降,只是因为央行没有抛售国债,一旦央行启动操作,收益率的走势可想而知。而且,市场上多空力量在动态变化,当收益率反弹时,很多多头会转为空头,此时即便没有额外的调控,收益率也可能自发上涨。
当然,也有少数投资者依然认为,央行没有足够的“弹药”来引导中长期债券收益率回归合理水平。我们在《预期引导的好处——2024年6月19日利率债观察》等报告中多次强调:“相比于具体工具的运用,监管者的态度更为关键。”很多时候,我们在操作层面认为的障碍,在监管者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这正是我们过去一段时间所经历的。最初,市场对央行长期债券持有量存在质疑,因此认为货币当局“无债可卖”。但令市场没有想到的是,7月初,央行宣布将向交易商借入国债。接下来,一些投资者认为交易商持有的中长期债券已被大量质押给央行,因此目前的借贷规模有限。但这些投资者没有想到的是,央行宣布符合条件的MLF参与机构可以申请阶段性减少MLF抵押品。在这个阶段,一些投资者认为大型银行持有的长期国债不够,因此认为大型银行的债券出售操作不可持续。但他们或许没有想到,超长期特别国债不断发行,大型银行和央行可以不断获得更多“子弹”,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国债的供给也是推动供需再平衡的重要力量。从上述经验不难推断,未来市场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念头”,然后我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是“没想到”的。毕竟,很多我们认为是操作层面的阻碍,在监管者眼里,都不算什么大事,一切都取决于监管者的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央行能够动用的监管工具并不局限于卖债,除了央行的主动调控,目前还有诸多催化剂可能引发债券收益率的变化。比如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就提出“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在国债加速发行过程中,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出现波动,带动中长期、超长期债券收益率呈上行趋势。在国债净融资较多的2023年8月至11月期间便是如此,当年8月,1年期AAA级存单和10年期国债平均收益率分别为2.26%和2.60%,11月则已分别上升33bp和7bp。此外,国债加速发行也会改变投资者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从而影响债券定价。
例如,前期债券收益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是非银主体流动性较平时明显充裕,今年5月R007与DR007季调后利差为5.6bp,为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但随着非银主体资金流入和资金使用放缓,非银的流动性水平正在回归正常(注:6月、7月季调后利差分别为8.6bp和10.3bp,且在逐步回升),这也是债券市场的潜在风险点。
2. 风险警告
经济基本面变化超出预期,非理性预期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报告标题:从银行债券销售看多空力量——2024年8月8日利率债观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