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与供应链企业如何应对内卷?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不过,虽然车企价格战已经蔓延至供应商,但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依然十分广阔,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中国仍将贡献全球60%左右的销量。

市场的持续火爆,也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推进IPO,以求得更大的发展。

7月26日,动力电池“独角兽”江苏正力新能源电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正力新能源”)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在主板上市。

招股说明书披露,今年7月24日,新中源创投及数名投资者同意以总价10亿元人民币认购正力新能源合计约1.31亿股股份(B轮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正力新能源董事长曹芳是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的妹妹,“玻璃大王”曹德旺也间接投资了正力新能源。

曹德旺姐姐执掌公司,产品覆盖海陆空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源董事长曹芳出生于1958年,是行业传奇“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妹妹,曾长期担任福耀玻璃董事、副总经理等重要职务,直至2014年因个人年龄原因辞去福耀玻璃职务。

“退而不退”的曹芳携手福耀玻璃原执行董事陈继成,共同创立常熟新中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并以此为平台与丰田携手,创建新中源丰田能源系统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丰田的混合动力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提供尖端的电池系统解决方案。

2016年,陈继成也从福耀玻璃离职,二人再次联手在常熟成立正力投资,并与蔚来汽车旗下蔚然南京合作,共同成立正力新能源。至今,曹芳和陈继成分别担任正力新能源董事长和总经理。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二人共同持有正力新能源已发行股本总额的64.6%。

值得一提的是,曹德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正力新能源的运营,但却间接支持了妹妹的创业。招股说明书显示,曹德旺全资拥有的三益发展有限公司持有福建耀华73.56%的股权,而福建耀华则持有正力新能源2.52%的股份。

招股书显示,正力新能源作为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组及电池管理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全场景(简称“LISA”)的规模化应用。其客户阵容强大,涵盖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等国内知名车企,以及上汽通用等国际领先品牌,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尤其在核心车型中的电池供应份额持续提升。同时,正力新能源正​​积极探索与航空、航运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机会,拓展业务领域。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与供应链企业如何应对内卷?插图

从市场地位来看,正力新能源近年来表现不俗。以2023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计算,正力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10位,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7位,三元动力电池市场排名第8位。截至2024年3月31日,正力新能源电芯产品总设计产能为25.5GWh。

不过整体来看,正力新能源的市场份额仍然较低,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正力新能源整体市场份额为1.61%。

因此,正力新能源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产能扩张和智能制造设施及柔性生产线建设,以及研发、补充营运资金等。其中,在产能扩张方面,常熟新生产工厂一期、二期将成为重点投资方向。预计二期项目建成后,工厂总建筑面积将接近62万平方米,年产能将跃升至25GWh。

公司已连续三年亏损,主营毛利率尚不及龙头公司的一半。

《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榜单显示,正力新能源连续两年被评为独角兽企业,不仅体现了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实力,更体现了其在储能电池市场的巨大潜力。

不过,在亮眼的业绩背后,正力新能源也面临着所有快速成长型公司的共同挑战——如何在扩大业务规模和市场影响力的同时,实现盈利能力的飞跃。招股书中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一条涨涨跌跌的轨迹:2021年至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正力新能源营业收入势不可挡,从14.99亿元增长至41.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6.6%,增长势头强劲。进入2024年,这股势头依然不减,一季度营收7.37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惊人的224.3%。

不过,在营收快速增长的同时,正力新能源始终未能实现盈利能力的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亏损出现较大波动,由2021年的4.02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17.2亿元。虽然2023年收窄至5.9亿元,但进入2024年一季度后,亏损再次扩大至6.99亿元,且始终未见明显扭亏为盈迹象。此情况无疑给公司未来发展蒙上阴影,也提醒投资者和市场对其业绩需更加谨慎看待。

深入分析正力新能源,毛利率偏低是制约其盈利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竞争激烈的动力电池领域,虽然正力新能源的市场份额逐年提升,但​​其毛利率远低于行业龙头企业。截至2024年3月,其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仅为11.9%,与行业龙头企业宁德时代的26.9%相比差距巨大。这反映出公司在成本控制、产品定价、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仍需提升。

此外,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也是正力新能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2021年至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正力新能源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89.1%、90.4%、77.8%、86.6%。

2023年,零跑汽车及其子公司成为正力新能源第一大客户,占其收入的28.3%;2024年一季度,广汽集团为其第一大客户,占其收入的47.0%。

但这种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也意味着较大的经营风险。一旦主要客户因合作关系、需求变化或市场竞争等因素而减少或停止采购,正力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将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整体的经营稳定性和盈利能力。2022年,正力新能源的净亏损从2021年的4.02亿元扩大至17.2亿元,主要原因是主要客户取消了采购订单。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车企与供应链企业如何应对内卷?插图1

以2022年为例,据招股书显示,因客户X(某上海电动汽车制造商)业务经营不善取消大额采购订单,正力新能源三元电池销量及销售收入大幅下滑,进而导致净亏损大幅扩大。

招股书显示,客户X是一家2015年在上海成立的电动汽车制造商,2021年、2022年,客户X为正力新能源第一大客户,分别占营收的55.2%、29.3%,2023年则从前五大客户行列中消失。

面对持续亏损及未来不确定性的现状,正力新能源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在技术及产品开发、产能扩张等方面投入了大量开支,产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预计2024年仍将持续净亏损。

“价格战”——动力电池行业生存之战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之际,正力新能源陷入动力电池“价格战”的风暴中心。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虽然继续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对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增速也出现放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动力电池价格大幅下跌已成为行业普遍现象。自2022年底至今,各类动力电池单体价格均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方形铁锂动力电池单体价格已逼近甚至跌破部分企业成本线。这一趋势不仅加剧了行业竞争态势,也让正力新能源等二三线电池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与拥有规模优势的一线厂商相比,正力新能源的产能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效应,因此在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随着电池价格的不断下跌,正力新能源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更为严重的是,即便是一线电池企业在这场“价格战”中也未能全身而退,行业龙头“宁旺”营收同比下滑,欣旺达动力电池板块出现亏损,“黑马”瑞普然亏损更为严重。

这些迹象表明,动力电池行业的“价格战”已逐渐演变为一场生存战。尤其是在集中度极高的动力电池市场,在赢者通吃的残酷法则下,正力新能源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和挑战。

总体来看,正力新能源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仍面临市场份额不高、盈利能力不足、行业“价格战”等多重挑战,GPLP犀牛财经将持续关注正力新能源能否成功在港交所上市。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