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方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中国内地GDP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从经济增速看,前十城市中有半数城市实际GDP增速(同比,下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0%),分别是苏州(6.2%)、重庆(6.1%)、深圳(5.9%)、北京(5.4%)、武汉(5.3%)。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计算,在前十名城市中,有八个城市的GDP名义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仅有两个城市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名义增速最快的是深圳(6.2%),其他增速超过5%的城市还有北京(5.7%)、杭州(5.6%)、重庆(5.5%)、苏州(5.3%)。名义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南京,增速仅为3.5%,广州的增速仅为1.2%。
从上表可以看出,北京、深圳、重庆、苏州、武汉5个城市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广州、南京5个城市的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前十名城市中有6个城市GDP实际增速均高于名义增速。
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企业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天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城市GDP实际增速普遍高于名义增速,下一步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化解通货紧缩隐患,鼓励最终消费。
上海、北京、深圳继续领先,重庆仍位居第四
前十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继续位居前三名,GDP分别达到22345.59亿元、21791.30亿元、17302.2亿元。
其中,北京、深圳半年GDP增幅均突破千亿元,分别达到1170亿元、1004.62亿元。上海今年的增幅已回调至955.42亿元,而去年的基数较高,为2040.86亿元。总体来看,上海、北京、深圳GDP总量和增幅继续领跑全国。
重庆上半年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达到15138.24亿元,经济总量再次超过广州(14297.66亿元),稳居全国第四位。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同比增加792.29亿元,而广州同期增加量仅为166.97亿元,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至600多亿元。但由于重庆总面积约为广州的11倍,经济密度明显低于广州。
作为传统工业城市,今年上半年广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对整体经济增长造成严重影响。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继续承压,增加值下降16.4%;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分别增长8.1%和4.0%。
此外,上半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1.55亿元,同比增长0.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外贸出口3117.8亿元,下降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均出现失速。
反观重庆,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5倍,带动重庆汽车产量重回全国城市前列。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684.88亿元,增长3.9%;出口实现2358.8亿元,增长2.8%,三项数据均好于广州。
而十强中增速较低的另一个城市南京,则被位列第九的武汉进一步超越。南京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7.42亿元,比武汉(9975.19亿元)少1367.77亿元,同时仅比位列第十一的宁波(8207.9亿元)多399.52亿元。南京在前十中的位置并不稳定,武汉与位列第八的杭州(1013.7亿元)仅相差161.81亿元,稳居第九并向第八迈进并非不可能。
深圳和江苏的竞争,工业和外贸是有力的工具
如前文所述,上半年深圳和苏州分别位列十大城市中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最高。细看两座城市的表现,不难发现,工业和外贸是两座城市共同的增长“加速器”。
上半年深圳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主要行业中,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继续快速增长,其中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83.3%、37.6%和29.1%。
一位区域经济专家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工业是深圳经济最重要的“基本板块”,上半年,尽管面临外部环境动荡、竞争压力加大等种种挑战,深圳经济仍然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较高增速,稳定的工业发展形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本面”的稳定直接增强了投资信心。上半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强劲,增长49.2%。
今年以来,深圳外贸持续大涨,继2015年以来前4个月进出口总额夺得内地城市第一后,上半年的数据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地位,进出口总额2.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长31.7%。其中,出口1.41万亿元,增长34.9%,也创历史同期新高;进口7924.5亿元,增长26.5%。
“最强地级市”苏州同样势头强劲,上半年实际GDP增速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和江苏省1.2和0.4个百分点。苏州去年虽然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但4.6%的实际增速在26个万亿GDP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今年苏州强势回归,一季度GDP增速位居26个万亿GDP城市之首。
上半年苏州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35个工业大类行业中,工业产值增速达62.9%,比去年同期提高8.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28.1亿元,增长5.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023.4亿元,增长12.9%。消费表现尤为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02.9亿元,同比增长7.4%,大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
外贸方面,上半年苏州实现进出口总额12316.9亿元,增长9.2%。其中,出口7632.2亿元,增长9.9%;进口4684.7亿元,增长7.9%。金属制品、计算机通信及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出口分别增长14.5%、20.9%、44.4%,间接反映出当地外贸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工业拉动作用明显,服务业有所回调
工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对GDP具有核心拉动作用,上半年GDP前十城市的经济表现与其工业表现高度相关。
北京、深圳、重庆、苏州、武汉等5个城市的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增速较高。
对此,郑天成认为,总体来看,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正反两方面的趋势,即传统工业部门承压、新兴优质生产力工业部门快速发展。以工业增速最快的深圳为例,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迅猛。上半年,深圳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0%,3D打印设备、服务机器人、电子元件产量分别增长83.3%、37.6%、29.1%。
传统制造业大国广州面临转型困境,作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制造业持续承压,增加值下降16.4%。郑天成认为,广州未来预计在这方面仍将面临压力,亟待通过更大力度培育优质新生产力,实现转型升级。
服务业方面,上半年,GDP前十位城市服务业增速普遍低于去年同期,其中增长最快的是重庆和上海,增速均为5.8%,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和回落2.4个百分点。此外,北京、成都、杭州、武汉、苏州服务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分别为5.4%、5.1%、5.0%、4.9%和4.7%,但比去年同期分别低1.2、0.5、4.3、3、0.6和0.5个百分点。南京服务业增速与全国持平,深圳、广州增速低于全国,分别仅为3.5%和2.8%。
郑天成告诉记者,这主要和市场信心不足有关,服务业内部一些重点行业如房地产业等压力较大,但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仍然呈现较好的增长态势,上半年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4%;北京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4%;广州、武汉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5%和9.7%,都是比较亮眼的表现。
“三匹马”两强一弱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来看,上半年GDP前十城市呈现两强一弱的不平衡局面,其中投资、外贸出口总体向好,消费则相对较弱。
最亮眼的还是出口数据,其中深圳表现尤为亮眼,上半年出口总额、出口增速、出口增量、进出口总额均位居全国十大城市之首,半年出口增量突破3500亿元;此外苏州、武汉出口增速分别达到9.9%、9.8%。
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表现亮眼。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0.2%、9.6%和8.9%,分别高出全国3.9%的平均水平6.3、5.5和5个百分点。此外,苏州、成都等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我国投资正在向核心城市聚集。
消费数据整体偏弱,GDP前十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普遍放缓。郑天成分析,当前消费疲软仍是阻碍我国GDP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下一步要继续推进以促进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