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地产股大涨,一边是李嘉诚打五折出售。继香港多个项目打折销售后,香港首富李嘉诚在东莞的项目也开始打折出售。近日,市场传出李嘉诚在东莞的“海逸公馆”项目,现房源打五折出售,最低单价1.3万元/平方米,而该项目此前的销售备案价为2.3-2.4万元/平方米。
500 亿美元开始建仓
险资聚焦千亿市值公司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一季度保险资金余额同比增长10.98%,达30万亿元,创2021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增速,资金量巨大的保险资金备受市场关注。
据媒体报道,国寿与新华保险联合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稳步建仓,已将相当数量的资金投入市场,并准备长期持有。今年2月28日,两大保险巨头国寿、新华保险共同出资500亿元设立鸿鹄致远(上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投资A股和香港上市公司。
2024年以来,险资增持热情不减,今年以来增持达6次,紫金保险增持华光环能,长城人寿增持无锡银行、江南水务集团、成发环境、秦港股份(H)、赣粤高速。
险资持股涉及电力设备、银行、环保、交通运输四个行业,从行业及个股特征来看,该持股公司ROE高、分红高、分红率高,符合险资风格,凸显耐心资本和价值投资属性。
据中保协会披露的不完全统计,2021-2023年险资增持次数分别为1次、6次、14次,增持热情呈上升趋势。
从资金面来看,今年以来市场主导资金发生了重要变化,ETF、保险成为最主要的增量资金,而主动股票型基金、私募、融资融券等增量资金不足。
增量资金决定市场风格。2017年至2019年,“跟着外资买茅台”的超额收益极其显著;2020年至2021年,公募爆发式增长,内资定价权超越外资,“茅台指数”、“宁组合”横空出世;2021年至2023年,私募带来小票跑赢大盘。
今年的增量资金分布并不均匀,ETF、险资是今年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龙头市场和核心资产形成统一战线。
兴业证券研报指出,今年以来,险企保费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支撑一季度险资余额同比增长10.98%,余额增速创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高;2024年一季度,险资持有股票、基金市值新增超千亿元,达1162.74亿元。
同时,兴业证券数据显示,险资股票仓位仍处于历史低位,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股票+基金合计占比仅为12.02%。
险资的持仓主要集中在市值千亿以上的大盘股,今年一季度的增持也主要集中在各行业的大盘龙头上,包括贵州茅台、立讯精密、中国电信、浙商银行等。
通胀放缓?全球最大会员制超市有大动作
昨日金价大涨,因美国6月CPI同比回落至3%,低于市场预期,而在CPI公布前夕,全球最大的会员制仓储超市连锁企业传来重磅消息。
表示,从 9 月 1 日起,其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会员费将上涨 5 美元,从每年 60 美元涨至 65 美元,其更高级别计划黑钻石会员的年费也将从 120 美元涨至 130 美元。
依靠会员费来推动其大部分收入并帮助维持低价。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员费上调是 自 2017 年 6 月以来首次上调会员费。
历史惯例是每五年涨价一次,这次涨价距离上次涨价已经过去了七年,之前迟迟不涨会员费的原因部分与通货膨胀有关。
首席执行官克雷格表示,现在不是提高会员年费的最佳时机,因为消费者正面临高通胀。
作为美股主力牛股和美国最大超市之一,该公司的动向一直是观察美国经济的窗口,此前高通胀延缓了物价上涨,此次物价先行上涨与CPI回落也相互印证。
当地时间7月11日,旧金山联储主席玛丽·戴利表示,考虑到最新的就业和通胀数据,对利率进行一些调整可能是合理的。
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今年降息的预期进一步提升至2-3次。受美国CPI数据通胀放缓影响,美元兑日元大幅下跌,7月11日日元汇率从数据公布前的161.75左右升至157.42。
昨晚美国股市突然急剧下滑,华尔街抛售美国科技巨头,转而买入小型股。
罕见分裂!自 1987 年以来第二次
昨晚美股下跌,七家科技巨头总市值蒸发近6000亿美元,创下2022年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相当于蒸发一家沃尔玛(市值5613.5亿美元)。
一方面大型科技股暴跌,另一方面小型股却一路飙升,根据集团统计,标普500指数下跌,而小型股指数罗素2000指数上涨3.6%。这是自1979年以来,第二次出现这种走势分化。
近期,关于AI泡沫是否隐藏巨大危机、是否会崩塌破裂的讨论愈发激烈。
高盛策略师团队近日发布报告称,包括亚马逊、Meta、微软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过去一年在资本支出和研发上花费了约3570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入了人工智能领域,占标普500指数总资本支出和研发支出的近25%。
高盛警告称,这些公司如今的大规模投资最终必须证明它们能够创造收入和利润,如果没有盈利迹象,则可能导致估值贬值。
事实上,这并非高盛第一次看空人工智能,其研究人员此前就曾直言,当前的人工智能泡沫可能比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更为严重。
回顾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那真是太疯狂了,只要股票名称加上“互联网”后缀,就会暴涨。这一次,AI还没有经历过如此疯狂的盛宴,但终极考验肯定是无法避免的。
这些科技巨头目前巨额的资本支出,本质上就是竞相投入AI基础设施。投入这么多基础设施,总归有个能赚钱的商业模式吧?毕竟资本支出最终还是会小幅下降的,所以高盛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现在各大巨头也在加速落地应用,探索盈利的商业模式。马斯克曾预言,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数量将超过有人驾驶汽车,而特斯拉如果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其“价值将基本为零”。
马斯克此前表示,将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这是一种由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控制的出租车,可以在没有司机的情况下自主将乘客送到指定地点。
受媒体报道推迟发布的影响,特斯拉股价昨日暴跌8.44%。现在市场对AI应用的需求空前高涨,投资者对AI过度投资的前景也愈发担忧。
在巨额的资本投入之后,各大科技巨头这次是否能够再创奇迹,如同当年乔布斯发布改变大众的开创性产品一样?
有市场人士预计,二季度财报将成为AI热潮能否持续的关键考验,届时各大公司财报或将透露出一些新的信号。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