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密集披露
股权激励制度常被称为上市公司与高管、核心人员之间的重要纽带。开元证券北京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总经理朱海滨表示,股权激励制度给予公司高管、核心员工或其他关键人员一定比例的公司股份或股权,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该系统有助于增强归属感,激发动力,促进长期目标的实现。
9月25日,石家庄通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总数不超过507.3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90%。其中,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405.87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32%,约占本次激励计划授予的权利总额的80%。
此外,江苏华海诚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灿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金沃精密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也于近期披露了股权激励计划。据这些预案统计,近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象数量明显扩大,目前已有30余家公司激励对象超过1000人。
从实施激励的方式来看,比例最高的是利用上市公司发行股票,其次是利用上市公司提取激励资金购买流通股。东源投资首席分析师刘向东认为,股权激励方式多种多样。结合绩效考核,通常可以选择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绩效股票等多种激励工具,灵活设计激励方案,以适应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和目标。 。
取得长足发展
上海荣正企业咨询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年初发布的《2023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践统计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有2929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股权激励广度为54.90%,深度为1.75。
从今年的表现来看,北交所的股权激励实践相对活跃。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认为,由于制度的包容性和灵活性,北交所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交易价格和考核方式相对灵活。在考虑激励与约束互惠的原则时,在兼顾激励效果和股东利益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也受到交易所的引导。今年以来,不少企业收到了交易所的问询函或关注函,重点是与股权激励计划相关的问询。具体而言,交流主要关注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是否审慎合理、是否存在向激励对象变相利益输送、激励方案是否具有足够的激励效果等。
利好政策频出
为鼓励上市公司运用股权激励提高公司发展质量,监管层今年多次出台相关政策。 3月15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制度。 9月24日,证监会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时提到,要求上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运用并购、重组、股权等。激励、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票回购等方式可以促进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提升。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可以有效、有效、有序地推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政策的落实。正确适度的股权激励政策可以增强公司凝聚力,完善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更好的股权激励计划能够深度绑定员工利益,提高员工积极性,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经济日报记者 苟明阳)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