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次设立支持资本市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定股市、提振信心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为支持股市平稳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建立了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借鉴国际经验,在已有再贷款、央行票据互换(CBS)等工具的基础上,首次引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昨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介绍,央行经商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局,将建立证券、基金、险资互换工具和股票回购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增加专项再贷款投放。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近期,A股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表现较为疲软,对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微观主体信心、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带来挑战。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央行创造了稳定股市、提振信心的工具。

两个新工具各有千秋。证基险互换工具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质押,向央行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流动性强的资产,这将大大增强相关机构获取资金、增持股票的能力。同时,通过该工具获得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市。

证监会表示,首期证券、基金、险资互换工具初始规模为5000亿元,未来可根据情况适当扩大规模。潘功胜特别指出,如果首期工具成功,“未来可以再增加5000亿元,甚至增加第三期5000亿元。”

央行首次设立支持资本市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定股市、提振信心插图

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分析师张宇指出,这一工具的意义在于创造了央行直接向非银机构提供资金的机制,既可以避免银行机构资金闲置,又可以保证非银机构流动性相对充裕。

从国际比较来看,类似的互换工具在国外已有成功运用。如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推出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允许一级交易商用流动性较差的证券作为抵押品,从美联储借入流动性较好的国债,便利市场融资,提振市场。2020年疫情期间再次运用。央行在2019年推出CBS,允许一级交易商用银行永续债从央行换取央行票据,提高商业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互换协议并不直接提供货币,不会扩大基础货币规模。权威人士指出,此次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协议采取“债转债”的方式,不仅提升了非银机构融资能力,而且并不直接向非银机构提供资金,不会注入基础货币。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引导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发放贷款,支持公司回购增持股票的工具。该工具不是央行对企业的直接或间接贷款,而是通过激励相容机制,引导21家全国性银行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发放用于回购增持股票的优惠利率贷款。

央行首次设立支持资本市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稳定股市、提振信心插图1

具体操作上,经有关部门核实、确认贷款用途后,央行将按贷款本金的100%给予商业银行再贷款支持,再贷款利率为1.75%。商业银行对客户发放的贷款利率将在2.25%左右,即可加息0.5个百分点。该工具不区分所有制,适用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不同所有制的上市公司。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工具首期规模是3000亿元,潘功胜还指出,如果第一期做好了,未来还可以有第二期,甚至第三期。

“从制度安排来看,该工具允许上市公司及大股东以2.25%的超低利率向银行借款,用于回购和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短期内有利于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提振股市预期和交易情绪。”华创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纪凌浩表示,两个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货币政策开辟了新思路,未来进一步加大投放量仍有足够的政策空间。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对记者表示,两种新工具有望为股市提供稳定的额外资金支持,帮助股市参与者盘活存量资产,助力上市公司价值重新发现。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