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证监局 3 则罚单波及人员广,监管严查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常态化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记者注意到,尤其是今年以来,对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减,相关罚款有五个明显特点:

一是监管日趋常态化,记者发现,2024年,涉及从业人员违规炒股的罚单已达47张,违法行为“一发现就打”的现象肉眼可见。

二是处罚更加系统化,批量处罚频发,业内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招商证券年初对多达63人的集中处罚,处罚理由也是从业人员存在违规炒股行为。

三是大批高管被处罚,包括时任招商证券总裁熊建涛、时任长城证券副总裁韩飞、时任招商资产管理总经理吴光彦、时任招商证券投行业务部负责人宗长宇等。其中,熊建涛因违规炒股被处以终身证券市场禁入;韩飞被处以证券市场禁入十年、罚没一项、没收一项,罚没总额达1.17亿元。吴光彦、宗长宇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第四,处罚更加细化。比如罚单上的违法事实会详细显示违法交易情况、获利数额,处罚结果也会全面公开、准确到个人。

五是追溯查处机制不断完善,离职员工也不能幸免。9月14日,北京证监局最新开出的罚单,涉及多名离职员工。无独有偶,9月13日,开元证券原员工曹逸尘因违规买卖证券,被证监会罚款20万元。据悉,曹逸尘两年内因违规买卖股票损失77万元。

证券公司内部自查可能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多年来,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一直是监管顽疾,与此同时,证监会依法严厉打击证券从业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行为的决策部署也持续见效。

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今年8月初,证券公司2024年度分类评级结果出炉,评价体系再次明确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业务骨干人员违规买卖股票、违规为客户投资等问题予以扣分,传递出明确的合规、风控导向。

不仅如此,在最新一期的券商文化建设评级中,新增“因从业人员存在违规炒股行为”的评估,凸显了抵扣约束。

在加强监管执法方面,“一触即发”的决心也明显体现在罚款力度和密度上。此外,证券监管系统还将进一步构建“一次违规、处处限制”的处罚机制,强化违规行为的通报警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在不断净化行业生态方面,完善从业人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和道德准则,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职业声誉管理机制,加快形成对从业人员“严”管理的氛围。

相比于罚款、扣分或者检查,券商内部自查或许是一个更好的源头导向和预防手段。

今年8月,财联社记者了解到,某券商在严查员工违规炒股过程中,发现至少有100名员工以他人(亲属)账户名义买卖股票。

总体来看,券商自查措施主要包括:一是更新本人及家人的账户信息,报送是否有股票买卖记录;二是加大警示教育培训力度;三是追溯员工股票买卖行为;四是借助科技力量,加强IP局域网对员工股票买卖的精准监控。

北京证监局 3 则罚单波及人员广,监管严查从业人员违规炒股常态化插图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