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累积金珠的网上销售方式,因涉及特定时点黄金的买卖及交割,与现货交易有所脱节,具有一定的“准期货”特征,期货的风险远高于现货,一旦金价出现大幅波动,就会产生风险溢出效应。
近年来,随着金价上涨,囤积金珠成为一种流行的投资理财方式。有消费者表示,热衷于购买金珠是因为相比一次性购买金饰,囤积金珠的痛苦程度不大,囤积动力更强。然而,在这种看似诱人的囤积金珠风潮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消费陷阱。有消费者投诉部分电商存在商品不匹配、逾期发货、客服人员看报告不回复等问题,引发社交媒体讨论。
消费者丁女士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在网上看到一篇如何“收藏金珠”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按照教程买了一颗,每克价格确实比市场价便宜了10多元。具体来说,她每天在某电商平台“登录领现金”页面抢优惠券,然后完成各种任务兑换金元宝,最后从特定的活动界面进入直播间,用金元宝兑换红包,红包用来在指定店铺抵扣金珠。
丁女士称,她通过完成任务低价购买了三颗金珠,共计0.08克,但因为总量不够1克,商家要等60天才能发货。等了两个多月,她才收到两颗共计0.04克的金珠。货到后,她联系商家,客服一直没回复,她去直播间问,也被屏蔽了。
丁女士将自己的经历发布到社交平台后,评论区聚集了不少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送货慢,重量小,退差价更是难上加难,看到金价涨了,就说按照实时金价不退了。”“我买了13颗金珠,结果只收到一颗,总重量少了0.23克。”“我收到的比直播页面写的还少,客服说是我自己称的秤不准。”“我去黄金回收点卖了,烧了之后,重量只剩下不到一半。”
长期从事黄金回收生意的安浩说,网上卖的金珠猫腻很大,不同的金珠纯度不同,很多金店在回收时都不认识这些来历不明的金珠。以前掺有铱、钨的假金,基本可以用仪器或水平法检测出来,但现在经常会混入密度接近黄金的铼。光谱仪不加“铼谱线”时,黄金检测仪很难分辨出铼和黄金的峰位。因此,这些假金经过加工、熔炼、提纯后,黄金的重量会严重降低。
一名律师表示,上述电商行为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扰乱了市场秩序,如与平台协商仍无效,可依法向经营者住所地或经营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早在今年3月,多家以销售小克重“金豆”、“金豆储”为主营业务的网上金店就被关停,不少预订黄金的消费者无法取货。这些网上金店的运营模式与丁女士购买金珠的商家类似,支持1克起购黄金,超过一定重量即可兑换实物黄金。在营销手法上,部分用户还被允许使用电商平台的优惠券“薅羊毛”,低价购买黄金。
业内人士表示,正常的黄金交易都是实物交割,钱和货都在一手交割,但网络金珠的销售方式,其实是在特定时点进行黄金的买卖和交割,与现货交易有所脱节,具有一定的“准期货”特征。期货的风险远高于现货,一旦金价出现大幅波动,就会出现风险溢出效应。一些网店在平台上的保证金并不多,当金价大幅上涨时,可能会选择不出货跑路,毕竟违约成本不高。
“不管是小金豆还是大金条、金砖,消费者如果以投资为目的购买,需要更加谨慎,规避风险。”中国银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黄金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投资者要具备一定的风险规避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有基本的投资理财知识,最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不要盲目跟风。对于不熟悉的金融产品,更要提高警惕,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目标,造成财产损失。(经济日报记者 苟明阳)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