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中期答卷硬气,消费市场前景可期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文/气功

“消费市场面临一定挑战,但我们对前景充满信心。董事会亦已批准股份回购计划,集团将在未来18个月内动用不多于100亿港元回购股份,以增加股东回报,为股东提供更佳的投资回报,创造长期价值。”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8月27日在财报发布会上如此表示,这是安踏自2007年以来首次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也给予资本市场极大鼓舞,安踏体育(HK:02020)一度大涨近12%。

大胆表态源自公司实力,2024年上半年,安踏交出了一份艰难的“中期报告”。

01 一份艰难的“中期报告”

2024年上半年,我国服装鞋帽及针纺织品消费较为疲软,销量同比仅小幅增长1.3%。

相比之下,安踏实现营收337.4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股东应占利润77.21亿元,同比增长62.6%。

其业绩略高于市场预期,跑赢大盘,且优于李宁、361度、特步等同行,尤其是盈利能力,更是遥遥领先。

安踏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中期答卷硬气,消费市场前景可期插图

分部门来看,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13.5%至160.77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56.6%;FILA品牌收入同比增长6.8%至130.56亿元,毛利率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70.2%。

来自、KOLON SPORT、MAIA等其他品牌的收入同比增长41.8%至人民币46.02亿元。

安踏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中期答卷硬气,消费市场前景可期插图1

图片来源:安踏体育财报

此外,安踏独立运营的Amer 于今年2月正式登陆纽交所,市值达63亿美元,其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录得净利润510万美元,扭亏为盈。

丁世忠说,“今年体育行业门店效率最高的两个品牌,分别来自安踏和亚玛芬体育集团,第一是Arc’teryx,第二是。”

现金流方面,报告期内,安踏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为85.02亿元,自由现金流入为76.1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限在三个月以上的银行存款、保证金及质押存款合计为478.3亿元。回购力度还是挺大的。

总体来看,安踏经营稳中向好,进一步巩固了市场“老大”地位,不过在行业尤为关注的库存等单项指标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4年上半年,安踏库存80.13亿元,同比增长23.52%;存货周转天数114天,较2023年同期减少10天,但仍在山顶上“站岗”。

相比之下,节点财经计算出李宁、361度、特步的库存周转天数分别为63天、85天、93天。

安踏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中期答卷硬气,消费市场前景可期插图2

这或许和安踏的运营机制有关,2020年以来,安踏积极推进向DTC(直面消费者)转型,截至2024年6月30日,安踏1.2万多家门店中,超过1万家采用DTC模式;超过6000家门店为品牌直营,占门店总数的一半以上。

相对而言,DTC模式省去了经销商、代理商、零售商等一系列中间环节,缩短了交易链条,利润空间更大,但也意味着更大的库存风险。

02 国际摔联在维持既定目标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在安踏内部,安踏品牌与FILA品牌的地位至关重要,后者的中高端定位不仅是驱动集团盈利的核心,更肩负着集团向上攀升的重任。

放开眼界,安踏对FILA的成功运作,是行业内罕见的资本收购启示。

过去几年,FILA增长强劲,2019年至2021年,其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3.9%、18.1%、25.1%,毛利率分别为70.4%、69.3%、70.5%。

2022年,在疫情及消费者分层的双重冲击下,FILA营收同比下降1.4%,毛利及营业利润同比分别下降7.2%、19.4%。

在此背景下,FILA自发进入调整期,2023年,FILA重拾势头,年收入增长16.6%至251亿元,堪称撑起了安踏的基本盘。

安踏公布股份回购计划,中期答卷硬气,消费市场前景可期插图3

2024年上半年,FILA新开9家门店,从净关店回归扩张节奏,但在营收增速个位数的带动下,全年KPI达成压力较大。

在2023年10月举办的全球投资者大会上,安踏公布了集团各业务板块未来三年的增长目标:安踏主品牌销售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至15%,至2026年突破600亿元;FILA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至15%,维持在400亿元至500亿元。

假设FILA的目标是每年增长10%到15%,那么FILA至少要在今年下半年将增长率提高到14%,才算“中靶心”。

这在当下“性价比”“实用主义”观念盛行,年轻人“捂紧钱包”的新叙事结构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建银国际指出,FILA第二季度的销售表现“差于银行和市场预期”,因此将FILA品牌全年销售增长预期由15%下调至10%。

安踏联席首席执行官赖世贤坦言,“对于FILA来说,维持既定目标有些挑战,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强调“我们各方面都比较健康,我觉得团队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而且(在营收上)仍然有机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

安踏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吴永华也认为,FILA目前还是要健康发展,所以集团在战略上调整了FILA潮流品牌和爆款产品的增速,同时在7月份还对安踏进行了一些改革,“效果很好,效果不错。”

03 下一个“FILA”在哪儿?

随着内部竞争强度的加剧以及消费的转变,如何在现有市场中寻找新的商机、获得新的增长,显然是每个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

从安踏的布局来看,户外运动与女性运动是其重点押注的两个方向。

在户外运动领域,在滑雪界颇受青睐的正受到管理层的殷切期望。

2016年,安踏投资1.5亿元人民币与迪桑特旗下子公司、伊藤忠商事成立合资公司,获得迪桑特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代理权。

2023年11月,迪桑特负责人丁少翔透露,进入中国市场8年后,迪桑特营收首次突破50亿元,预计年底将达到52亿至53亿元。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迪桑特新开门店10家增至197家,其中儿童门店7家,单店销售额突破55万,据节点财经了解,迪桑特目前营业利润率已达30%以上。

财报发布会上,丁世忠提到,自己刚创办迪桑特时,就相信公司5年内能够实现20亿的营收,“而且以现在的规模,应该很快就能达到100亿”。

换言之,有望扛起安踏增长的大旗,成为继安踏、FILA之后集团第三个营收过百亿的品牌。

与此同时,主打露营和徒步旅行的科隆也大力发力,报告期内共开设了160家门店。

在女子运动领域,安踏于2023年10月收购有“替身”之称的新瑜伽服饰品牌MAIA,为其重新充电、续写增长势头。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瑜伽服饰市场规模将达到322.1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500亿元。从公司在华的表现中也能感受到瑜伽服饰市场的强劲势头。

但无论是户外运动领域还是女子运动领域,玩家都不少。除了李宁、特步、361度等,原本实力雄厚的耐克、阿迪达斯加大了在华销售力度,加拿大鹅等也纷纷入局。随着、等新人的快速崛起,以及来自多方的竞争,安踏若想脱颖而出,必须更加努力,更加差异化。

可以预见,体育用品品牌间的“中场争夺战”只会愈演愈烈,即便作为龙头品牌,安踏也面临着各种严峻考验,还远未到“松口气”或“休息”的时候。

值得一提的是,与李宁对外表态的“追求稳健发展”、“不以规模增长为主要目标”类似,丁世忠在财报沟通会上也表示,“面对动荡的外部环境,要坚持稳健发展、持续进步的经营方针。”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