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保险:含着金钥匙出生,却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路在何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文/每日财报 李嘉

大家保险由安邦保险重组而成,至今已有5年。

大家险成立五年来一直是备受行业乃至资本市场关注的保险公司之一,无论是其战略转变、人事变动,还是经营业绩的基本走势,都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

当前,保险市场环境愈发拥挤,竞争愈发激烈,加之行业深度转型、保费增长进入低迷周期的多重压力,即便是万亿级巨头也是负重前行,不得不在缓慢的增长中寻求更多突破。

对于大家财险这样一家因风险而生的公司,经过五年的磨砺、摆脱诸多历史包袱后,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

5月8日,财新报道称,空缺两年多的大家保险总经理职位人选已暂时确定,目前正在进行内部公示程序,下一步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

消息迅速传开,立刻引起业内外的高度关注。

事实上,含着“金钥匙”诞生的大家险相比同行,选择更少,挑战更大。在此次人事变动之际,我们希望从高管“更替”背后的逻辑中,一窥大家险的新路。

01

重大人事变动

监事长孙贤良升任总经理

据媒体报道,孙贤良有望出任大家财险总经理,若消息属实,这也意味着大家财险将迎来自2019年6月成立以来的第二位总经理。

时光回溯,大家保险的首任总经理是原银保监会派出的接管安邦保险工作组副组长徐景辉。在基本完成特殊使命后,他因年龄原因于2021年9月辞职。总经理一职已空缺两年零七个月。在此期间,罗胜担任临时负责人,分管日常管理工作。

从孙贤良的履历来看,他同样来自监管系统,早在2020年9月,他就被批准担任大家保险集团监事,目前担任监事长。此前,他在出版社、中国人民银行、华夏银行等有着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曾任中国金融出版社编辑、记者、干部;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干部;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科员、副处长、主任(其间任华夏银行行长助理);后任原银监会办公厅副主任。银保监会成立后,他继续担任原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

值得注意的是,自成立伊始就格外特殊的大家保险,直接决定了其高管全部来自监管体系,虽然其间经历了多次人事变动,但截至目前,公司领导团队中仍有不少成员来自监管体系。

根据中国人寿官网披露的信息,其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监事会成员共13人,其中:监事3人;董事长1人;董事2人、独立董事2人;副总经理2人;总经理助理2人、审计总监1人。

从高管构成来看,银保监会向安邦集团接管团队派出了5名成员,其中不乏业内知名人士,如大家保险集团现任董事长何小峰,曾任保监会政策法规部副处长、处长,保监会发展改革部处长、副处长、处长,银保监会公司治理监管部正处级干部等。

其他董事、高管中,有一部分来自股东单位,如现任大家保险集团董事的肖淼、孙梦涵等,2009年起就在保险保障基金任职。

从上述经历不难看出,虽然多位高管来自监管系统,但董事长何小锋一直在监管部门工作,而孙贤良则先后在出版社、央行、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任职。不同的工作经历赋予了两人不同的管理体验。

02

巨额股权转让多次失败

寻找下一个家也很困难

不可否认,两位新合伙人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处理极为棘手的大家财险股权问题。

众所周知,大家保险成立近五年、被接管三年,至今仍未找到“东家”。按照成立时确定的方向,大家保险成立后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战略投资者。为完成这项任务,在理清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后,大家保险开始了积极而漫长的引资之路,并多次将公司股权挂牌转让,但至今未能如愿。

其实,早在2020年,大家险就曾谋划重组,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银保监会表示大家险要保持民营性质;二是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促使投资者退出。

仅一年之后,大家保险便将股权摆上了台面出售。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7月16日,保监会首次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出售大家保险98.78%股权,其中包括保监会98.23%股权和中石化0.55%股权,底价335.7亿元。但经过两次延期,此轮大额股权交易未能吸引到意向受让方。

一个月后,当年8月底,保荐基金再出手,以302.12亿元的价格公开发售股份,较首轮上市低约10%。然而,事与愿违,截至2021年9月26日上市期限届满,仍未收到任何有意向买家的关注,300多亿元的引资计划以“流拍”告终。

也就是说,此次“受挫”之后,大家险未来没有引进外资的计划,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公司经营状况上,尽量以经营性现金流补充资本,争取监管部门对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的豁免。

不过,在此期间,市场曾多次传出大家保险计划分拆出售旗下子公司,并积极为大家财险、大家养老寻找买家,但目前尚无准确消息。

回过头来看,大家保险多次引资却以失败告终,可谓“时运不济”。大家保险旗下拥有大家寿险、大家财险、大家养老、大家资管四大子公司,同时还持有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互联网医院、行业内少有的第三方支付等牌照,以及保险相关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并发起设立行业内首只房地产私募基金,已发展成为综合性保险集团。

如此庞大的规模,再加上近年来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保险市场呈现红海状态的不利环境,说实话,大家险要找到一个能轻松拿出300多亿、符合监管要求的合适买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成功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坚持。对大家财险而言,无论是通过引进外资,还是出售部分资产,寻找新投资者的工作还得继续,这也注定是何小锋和孙贤良两位掌门人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03

业务表现不乐观

新一届领导班子责任重大

除了前文提到的股权问题,何志强和孙正义还需要让公司的经营业绩重回正轨,以对投资者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为成功迎接收购方奠定基础。

然而,长期处于监管豁免披露状态的大家财险的经营数据却一直无人知晓。好在今年1月30日,随着旗下部分子公司偿付能力披露豁免期结束,大家财险和大家养老“首次”向市场交出了2023年的答卷,并于近期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从经营业绩来看,国寿产险和国寿养老险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仍较低。

具体来看,2023年大家财险实现保费收入85.03亿元,净亏损3.45亿元,总资产136.19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0.31%。进入2024年一季度,大家财险继续亏损,保险业务收入20.46亿元,净利润-8200万元,在85家财险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众安在线财险的-9500万元和国仁财险的-1.1亿元。

今年以来,国寿财险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一度突破100%,达到105.12%,其中综合费用率为35.83%,综合赔付率为69.29%,不难解释其承保业务相应出现亏损。

我们再来看大家养老,2023年该公司保费收入19.49亿元,同期也亏损1.6亿元,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62.92亿元,投资收益率仅为1%。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保险业务收入4.85亿元,净利润仍为-1.37亿元,处于亏损状态,投资收益率更是直接跌入负值区间-0.36%,在60家寿险公司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海保人寿的-1.91%。

此外,从退保率来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家养老的退保率达5.48%,为各公司最高,同时也延续了2023年全年47.9%的最高退保率。

偿付能力方面,两家公司均达标。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家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226.25%,最新综合风险评级为BB。同期,大家养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386.93%和403.51%,最新综合风险评级也是BB。

除了披露偿付能力报告的两家子公司外,备受市场关注的大家人寿业绩数据尚未公布。不过从行业交易所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人寿与其他公司一样,在业务发展上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公开数据显示,大家人寿去年1-4月第一大渠道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72.9亿元,占比超过80%。然而今年前4个月,却突然降至121.2亿元,同比下降近30%。

如今,大家险还未真正走出低谷,继续讲好“新故事”并不容易,这也是未来总经理面临的难题。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大家险的规模必将不断扩大,下一步如何突围、迎来新发展?值得我们长期观察。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