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低利率时代挑战?招行展现经营效益韧性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大家普遍认识到,中国银行业已经进入低利率、低利差、低利润时代。

国家金融监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继续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提出的约定净息差1.8%的临界值。低利率时代必然催化银行业的分化,不能适应低利率环境的银行将走向衰落,甚至破产、被迫重组。

如何应对低利率时代的挑战成为中国银行业必须回答的问题,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唯有提高自身的Alpha能力。

今年上半年,招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继续呈现负增长,但从季度来看,降幅环比收窄,经营效率显现出韧性。

王亮表示,“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营收和净利润降幅有所收窄。”

“坚持三项基本原则”

低利率时代的明显特征是,“以量补价”策略逐渐失效,银行业普遍出现“量增不增收”的业绩表现。

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是必然选择,但净息差指标之间的相互参照关系复杂,背后综合体现了各银行在客户结构、风险偏好、业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

招行的选择是坚守“客户、资产质量、市场份额”三本本。在王良看来,这才是低利率时代的“正确做法”。

其中,客户是银行经营的基础,只要有客户,金融存款、贷款、外汇的需求就永远存在。

上半年,招行客户规模保持高增长,其中零售客户突破2亿,企业客户即将突破300万,分别较年初增长2.5%和5.5%。

资产质量是长期发展的保障,正如王良所言,当前银行业风险“100-1=0”效应更加凸显,必须“把资产质量保住”。

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4%,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房地产等重点领域资产质量保持稳定。

市场份额是市场竞争力的体现,上半年招商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增速均在5%左右,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

“(招商银行)需要提高在每一个业务领域、每一个地区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旦市场逆转、政策调整,未来我们的财务表现就会一片光明。”王良说。

在夯实三大基础的同时,加强资金成本控制和贷款定价管理,把握保持收入增长的机遇。

增收增效的关键在于成本管理,包括风险成本、营运成本等,其中风险成本是银行最大的成本。

“我们希望通过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成本来提高盈利能力,而不是简单地通过拨备回吐、降低拨备覆盖率来实现利润增长”,王良明确表示。

经营成本方面,招商银行在保证金融科技投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场地、运营、设备、行政等基础支出,实现降本增效。

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业务及管理费同比下降0.85%。“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保持这个势头(严控费用),”王亮说。

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低利率时代挑战?招行展现经营效益韧性插图

“坚持零售金融的战略主导地位”

零售业务具有资本占用低、分散风险、抗周期性强等特点,从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经验看,零售银行是低利率时代的重点和长期发展方向。

得益于长期坚持零售金融的战略领先地位,招行形成了零售业务占比高、非利息收入占比高的结构性优势,更有利于降低其对利率和利差的依赖。

即使面对市场波动,王良也多次强调要“毫不动摇维护零售金融的战略地位,巩固扩大零售一体化优势”。

上半年,招商银行零售金融体系优势进一步凸显。

该行坚持将零售金融定位为“财富生态的大平台、资产业务的压舱石、飞轮效应的驱动力、价值创造的排头兵”,围绕客户存、贷、汇基本需求完善客户服务体系

其中,在零售信贷增速短期放缓的背景下,招行重点布局小微客户、消费贷款、二手房抵押贷款等领域,坚持“稳健、低波动”策略发展信用卡业务。

截至6月末,集团零售贷款规模超过3.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占全行总贷款比重持续保持在52%以上,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负债端,招行零售客户存款占比较年初提升1.1个百分点至近44%,在零售存款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存款成本继续保持低位并略有下降。

零售也是银行非利息收入的重要来源,上半年招行仍在消化基金、保险降费影响,财富收入同比增速仍为负。

招行非常清楚这一点,只要客户在、资产在,招行财富管理的基本基础就在,这是招行内部长期以来的共识。

截至6月末,招商银行零售客户数较年初增长2.5%;零售AUM突破1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6%,增幅创近3年同期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招行零售AUM结构更加稳健均衡,上半年理财、基金、保险等非存款类增量AUM占比达67%,较年初提升11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零售销售对该行总收入和利润的贡献率超过55%;零售非利息收入占比为37%,远高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水平。

“如果东方不亮,西方就会亮”

仅靠零售发展是不够的,四大板块必须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才能更好地支撑实体零售,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因此,招商银行的价值银行战略明确提出要“零售金融、公司金融、投资银行与金融市场、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四大业务板块均衡协调发展”。

这背后的逻辑,不仅是通过跨界合作为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更是通过互补与支持,达到“东方黑暗,西方明亮”的目标。

以公司金融领域为例,上半年零售信贷增速呈现全行业、阶段性放缓,招商银行抓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机遇,公司贷款较年初增长7.1%。

截至6月末,招行公司客户总融资余额(FPA)近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6%,其中非传统融资余额占FPA余额比重较年初提升1个百分点至43.5%。

中国银行业如何应对低利率时代挑战?招行展现经营效益韧性插图1

“平衡”还在于挖掘新的增长动能。今年以来,招行的经营策略之一就是加快构建重点区域优势,挖掘细分行业增长点。

上半年,该行持续推进长三角、珠三角、成渝、海西等重点区域分支机构质量效益提升,16家重点区域分支机构价值客户、核心存款、AUM、营业净收入增速均高于全行均值。

其中,6月末,招商银行16家重点地区分支机构核心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88万亿元和1.92万亿元,增量约占境内分支机构整体增量的33.2%和38.9%。

值得一提的是,王良在业绩会上透露,下阶段招行还将着力推动国际化、海外业务发展,推动收入和利润占比提升。

“我们也在学习日本银行业的经验,过去几十年他们不断推进国际化,增加海外业务比重,以降低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对境内业务利差的影响。”王良说。

据了解,招行目前拥有香港、纽约、新加坡等6家境外分行,以及招商永隆银行、招银国际、招银欧洲3家子公司,迪拜分行正在加快筹备中,其综合化、国际化布局是仅次于国有银行的大型银行。

这不仅是招商银行综合服务能力的延伸,也有利于其更好地提升全球资产负债组织和配置能力,更好应对低利率的挑战。

“为未来构建新护城河”

打造“严管理、诚信、创新”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是招商银行2024年价值银行战略体系中的新提出。

其中,科技创新被视为“守正创新”的突破口,王良此前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要用三年时间,实现从“在线招行”到“智慧招行”的转变。

业绩会上,王良继续强调,科技革命加速行业分化,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推动银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化。

“科技开发能力强的银行,能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品、服务、模式和管理创新,更早转型,更快适应未来。”

上半年,招商银行聚焦“AI+金融”,加大“人、财、物”人工智能专项投入,积极探索大模型场景应用。

同时,该行不断完善内部大模型体验平台建设,加强与百余家大模型生态链公司的深度沟通,推动内外部大模型生态圈建设。

通过应用大模型技术,招行零售智能财富助手“小赵”从“预设服务”的财富助手进化为“善于倾听、善于说话”的银行助手,数字化获客占零售信贷比重超过50%。

批发业务数字化方面,上半年招商银行通过线上渠道服务企业客户4156万户,同比增长270%;融资、外汇业务线上化率分别达93.3%和77.3%。

在智能客服、流程智能、质检、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场景,上半年招商银行实现智能应用替代工时1632.59万小时,同比增长36.7%。

此外,招商银行充分释放云基础设施红利,进一步挖掘数据潜力,深化数据和技术平台建设,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用户使用数据的门槛,大数据服务已覆盖全行60%的员工。

王亮表示,下半年招商银行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数字化人才储备,推动数字化转型,紧跟人工智能浪潮,加快推进大语言模型研究和应用,加速释放数据资产效益。

“通过深化人+数字化、技术+商业的双向赋能,构筑未来新护城河。”王良表示。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