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上海一家银行分支机构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求证该通知的真实性,也有银行向记者证实已收到该通知。
通知称,自8月16日起,各会员单位严禁向住房合作社支付佣金等,存在的业务须在本通知下发后一周(7个自然日)内整改完毕。
上海一位中介赵亚萍(化名)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近半年多以来,“返利”最高的曾达到1%(商业贷款额),最近的比例是4‰,其中一半需要开具发票,从银行账户转入中介公司账户,需要中介公司和银行签订协议;另一半则由银行信贷员直接以现金支付。
不排除中介“协助客户提供虚假信息”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曾分析指出,“返利”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佣金,即银行为了争夺房贷业务的市场份额,向提供房贷服务的相关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
通过支付返利佣金,银行的经营成本确实会增加,但可以有效增加房贷总量,尤其是对于房贷这种优质资产,银行更愿意放贷。对于贷款压力较大的银行来说,这种方式短期效益明显。
美景记者从多方渠道获悉,江苏银行业协会也在本月叫停房贷“返利”,要求各银行及金融机构在2024年7月底前,规范与中介机构的合作协议。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江苏银行对机构房贷的返利比例在6‰至10‰之间。
某商业银行深圳分行贷款部经理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透露,房贷返利是分阶段的,最高为(贷款额的)6‰,行情越差返利越高,行情好的时候就没有返利。
“返利”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企业经营中,据《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上海购房者陈青(化名)今年6月办理了一笔二手房抵押贷款,商业贷款返利被兑换成了5克的金条。
不仅如此,一些承受着巨大绩效考核压力的信贷经理甚至自掏腰包给客户“回扣”,花钱做业务。
房贷“返利”为何在多地蔓延?
张波解释,房贷“回扣”现象的出现,本质上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处于相对低位,一手、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减少,导致房贷规模持续缩减;二是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降,伴随贷款压力加大。
但这种非常规方法造成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部分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不合理地将返利比例提高到高位,可能引发市场潜在风险。同时,过高的返利比例会直接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导致净息差不断压缩,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经营。”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部分中介机构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比如协助客户提供虚假材料等,这增加了银行的房贷风险。银行也可能忽视对贷款质量的把控,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从而加大金融风险。”张波解释道。
控制房贷“返利”十分必要
当前,房地产销售市场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各城市普遍面临新房库存高企、二手房成交萎缩的问题,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萎缩。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至7月,房地产开发商可用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8748亿元,下降37.3%。
面对房贷蛋糕大幅缩水,银行纷纷按下“返利”结束键,意味着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所副所长严跃进认为,银行拓展贷款业务的关键是优化服务,这种支付佣金的方式难以为继,房贷“回扣”本质上是房贷业务内卷化,非常有必要加以控制,否则,如果任由这种模式发展,不仅会增加银行贷款业务成本,还会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给购房者带来潜在风险。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