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李蓓对流传的截图做出回应:网上流传的都是不恰当的。我提出了两个比较乐观、更贴近中国当前现实的案例,然后用大量数据证明,中国可能拥有比大家想象的更乐观的前景。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份PPT演讲稿却被到处流传,被一些悲观的人误解,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最后她说晚上要把全文贴出来,打你们的脸。
晚上,李蓓发了全文,但作为投资人,实在是太啰嗦了。我觉得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就应该言简意赅。看完全文,李蓓大概表达了几点:
现在的情况更像上世纪 80 年代初的日本和 50 年代的美国,都经历过波澜壮阔的牛市。拿当代中国和古代历史时期相比,很片面,只能吓唬自己。无论是金融界的降薪裁员,还是 AI 创始人的事业蒸蒸日上,他们各自对当前形势的判断都是表现,而不是事情的本质。我们没必要太沮丧,可以振作起来,更开心一点。参照达利欧的大国竞争模型,中国的相对大国实力仍然处于上升轨道。
1)目前有些观点把今天的中国与古代和现代其他国家作了不恰当的比较,这是有问题的。中国的发展前景比大家想象的要乐观得多。它不仅将实现资产价格的重估,而且还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大国地位的进一步提升。
2)最流行的比较是与90年代的日本。这是因为当时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有所调整,家庭杠杆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也出现停滞。但李蓓认为,与90年代初的日本相比,中国更接近80年代初的日本。
3)日本这一时期房价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的高点下跌了30%,股市市盈率从40跌到20,家庭债务增长率从70年代初的20%左右下降到6%左右,失业率和自杀率分别从75%飙升到85%。
随后,日本各项经济指标和资产价格不断创新高,虽然日本经济没有再上一个台阶,但日本却经历了资产价格的大幅升值,房市和股市双双暴涨,甚至出现泡沫。
4)现在的中国和1950年的美国很像,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时期。1950年以后,美国企业利润增速并没有重新加速,反而如预期一样走下坡路。但随着人们从恐慌中逐渐冷静下来,美国股市进入了持续10多年的重估牛市,PE从8倍上涨到20多倍。
5)李蓓对党史派的论述并不详尽,比较流行的是将其与1952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加速推进的时期作比较,相似之处是:全社会国有经济比重上升,私营经济比重下降,民营企业生存空间缩小。
6)中国古代史学派,李备认为这些比较并不恰当。最流行的比较是与汉武帝时期。相似之处在于国力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和高度,同时需要对抗强大的外敌,挤压民间资本的生存空间,加强中央财力以抵御外敌。
另一个比较是与嘉靖时期。相似之处在于财政紧张,需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因为电视剧《大明王朝》,这个流派也有一些观众。
6)此点是金石杂谈日文《论佛学》,李备认为,佛教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相,就是事物的状态,一个是物相,一个是心相。
比如,目前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面对降薪、裁员、羞辱等情况,就容易产生悲观的内心反思;而在某些科技行业工作的人,认为该行业正在蓬勃发展,就容易产生积极的内心反思。
我举这两个例子,意在说明,它们都是表面的,不能完全代表事物的本质。所以执着于史实的片面相似,是一种有色滤镜,其实也是一种执念。佛教告诉我们,要开悟,就要破除执念,不被执念所困扰。我们不是身处无岸的苦海,没必要太过消沉,可以振作起来,更快乐一些。
7)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达利欧有一本书:《原则:应对变化的世界秩序》。他总结了决定大国实力的八个重要方面,并用核心量化指标衡量相关实力,再对总结进行加权,得到大国实力曲线。
大家发现,中短期经济、资产价格波动,并不影响一个大国的中长期实力;在参照国家中,不管是中央集权的帝制,还是封建君主制、君主立宪制,还是资本主义民主制,没有一种制度会得到加分。
7)关于经济制度,世界上没有纯粹的黑色或纯粹白色的经济制度,都是灰色的。当时的人们往往以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趋势来推断国家的发展和制度的优劣,对一些制度抱有偏见和执念,常常导致误判。
如果看古代中国,和现代有根本区别:中国不断提高的产出水平、不断增加的贸易份额、持续的高贸易顺差都是事实。虽然对美国的贸易下降了,但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却不断上升。所以不管是跟汉朝比还是跟明朝比,都是自恃无恐。
8)参照达利欧的大国竞争模型,以八个方面指标的合力来看,中国的相对大国实力仍处于上升阶段。展望未来10到20年,中国不仅能够实现资产价格的重估,更能在国际博弈格局中取得更高水平的大国地位。
本文由半夏投资整理,李蓓说的太多了,本文旨在简单让大家了解她的核心观点。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