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往这边转移了,但是我们确实对外说的很少,我觉得可能跟我们产品推出比较晚有关系,这个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也给威派的同事造成了一些困扰,因为现在市面上有很多车,后面要迭代,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迭代。
说实话我觉得今年4月15号我们老板魏先生的直播可能对行业起到比较大的推动作用。因为长城汽车确实是OEM,好像我们之前讲的不是很多,投入很大,但是没有推出什么产品在市场上,高速NOH我们推出了,市区我们也没有推出什么产品。
今年上半年我们也在讨论要做什么,其实对行业内已经有硬件,但是还没有实现智能驾驶功能,或者还没有完全开放城市的公司,提供了比较大的刺激,所以大家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开放城市了。
但其实我们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表示,长城公司希望推出的NOA元年是在2024年上半年,这是我们基于这么长时间对整车算法模型知识的积累而做出的判断的结果。
其实我们原本计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新款蓝山,但是后来因为内部的一些问题,包括产能、芯片等问题,我们推迟了这个计划,当然这也给我们的智能驾驶留下了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其实还是比较开心的。
Orin X芯片
问:新款蓝山的智能驾驶水平在行业排名如何?和竞品相比具体有哪些差异?
吴慧晓:其实这个问题以前也有人问过我,很难回答,因为这个行业变化非常快,比如说我们是第一、第二,迭代非常快。今天是闭门会议,但是你在录音,所以我有点不敢说。确实变化非常快。首先我很佩服华为,他们在去年下半年、今年上半年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让大家愿意接受,特别是让消费者接受智能驾驶。
我们会做很多调研工作,在美国也会有团队开发新的FSD版本。我们的测试不仅限于普通道路,而是所有道路。我认为它在可行驶范围、路线选择、驾驶平稳性方面都是最好的。所有媒体老师之前都评测过它。我相信大家在可行驶区域、开阔区域,包括变道、人行道上应该对它有一定感觉。
现在很多媒体会把蓝山智能驾驶和理想L9、文捷M9放在一起评测。我觉得华为和理想都非常好,尤其是理想,它的平滑度最大。但是我们也需要看未来的增长。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我们增长的空间有多大?我觉得从增长潜力上来说长城是第一,华为也有增长潜力,华为的增长潜力也非常强。这个方面我觉得从实际路况上来说长城在行业里还是最好的,但是这个事情是动态的。
问:中国智能驾驶总体情况如何?蓝山此次在智能驾驶方面的针对性布局是什么?
吴慧晓:首先从技术角度,端到端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没有其他解决方案。如果还有企业在追求高精度、规则化的建图,未来会非常困难,必须尽快转型,感知不一定非要依赖激光雷达,但必须具备多模态感知,激光雷达行业必须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在更多情况下发挥作用。
端到端是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案,但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再往前走,2025年智能驾驶甚至自动驾驶开始的时候,一定是走向真正大模型的基本路线。大模型追上来的时候,其实对工程和规则的依赖会越来越小,对数据标注的依赖也会越来越小,需要更精准的场景,更精准的数据。从用户体验上看,整个智能驾驶阶段处于从能用到好用的过渡阶段。如果你经常测试目前理想、华为、智家的评测,可能已经感受到它可以左转右转,识别红绿灯,突破复杂场景。但总是有些犹豫,它的加速和减速都不是那么顺畅。
新蓝山
最新的车型发布之后,整体的驾驶品质会非常流畅,机器驾驶的驾驶感受肯定会比人驾驶更好。我们现在对这个平台的测试很多,有时候到了市区或者一些田野,我们人来接手,你会感觉到车子开起来一脚深一脚浅,我能很明显的感觉到是智能驾驶还是人驾驶,是我在驾驶,因为确实不一样。
有了这样的驾驶体验的改变,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智能驾驶配置,因为新一代的购物者正在涌现。他们出现的时候我其实说这群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现在的新购车者其实是智能的原住民。
当他开着它在路上的时候,它是他的第一辆车,他愿意用智能驾驶,开着它感觉很好。所以我觉得智能驾驶的接受度和普及度在进一步提高。对于主机厂来说,我觉得我们要进一步扩大智能驾驶的占比,扩大对智能驾驶的付费意愿。我觉得我们要看之前有很多媒体老师问我,智能驾驶的付费意愿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可能要推进到自动驾驶或者无人驾驶,这个付费意愿会更大。
未来两三年下一步会怎么做?我觉得一个是进入端到端的大模型,端到端的大模型之后有可能找到自动驾驶的路子,价值会进一步提升。
和目前所有的端到端建模一样,它的价值会进一步提升,但它面临的更大问题是降低成本,也就是如何用更低的算力、更少的感知系统来实现现在的驾驶体验。因此,未来这个行业会出现两极分化。希望这回答了你的问题。
问:我想问一下我们现在对城市的开放有什么打算?
吴慧晓:我先回答一下关于我们城市开放节奏的问题。其实全国范围内我们都可以开放城市,我们的技术也是支持的。但是我们目前决定开放保定、重庆、深圳、成都等城市。我们做这个决定是因为我们看到过去所有车企开放城市的时候都要经过这样的开放节奏。我觉得这个开放城市节奏是因为智能驾驶能够被广大用户接受。不只是我们的产品需要发力,其实整个市场、售后、运营、用户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们也担心节奏太快,我们的售后体系支撑不住。
我们其实在4S店做了很多培训,也请了用户上车,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试驾员没有开NOA,他以为自己开NOA了,一脚踩油门,跟前面的车相撞了,说是NOA有问题,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NOA状态。我们在重庆试驾的时候,还有一位媒体老师,因为不怎么用NOA,下意识地踩刹车,NOA退出了,但是他没发现车子也有一条小划痕。
除了首批开通NOA的4个城市外,NOA可以在全国的高速公路、快速路上行驶,市区也开通了ICC(智能巡航控制)。ICC不支持左右转,包括大倾斜路段、等红绿灯等,只是在部分市区不支持左右转。
我们的理念是这样的节奏,但我们会根据这四个城市开店的表现,加快开店节奏,还是要看的,我们也做了一些支持,派人员去门店,在我们技术人员支持的这些城市,没有发现任何问题,所以我们还是要谨慎一点。
问:魏总会给你很大的压力吗?他会给你为魏派和蓝山设定什么样的目标?谢谢。
刘彦昭:魏先生的压力在于产品和运营,我们要把这个东西做实做实,我们想做多少行就做多少行。整个过程中,我们从来没有实现特别大的空间。我们看运营效率,看一季报,看二季预告,看半年报,这些都是稳健运营的概念,他要赚钱,业务运营一定要赚钱,这样他才能持续提供服务。包括刚才说的高精度团队解散,那不是解散团队的问题,那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就是我现在投入了十几个亿,转过来再投入十几个亿。我们不谈这个,我们谈别的。
我们这几天每天预售两三千台,蓝山这个产品的转化率非常高,一旦涨上去就跌不下来了,包括刚才魏先生说的音响系统真的很好,真的很好,这次还给了好多配置,真的是咬着牙给的。
他们提供了很多计划,而我们只提供最顶级的计划,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不会吹嘘。
吴惠晓:技术人员就不说了,我们做产品的压力很大。我觉得我是长城汽车本地培养出来的一个领导,跟长城人很不一样。这么多年我的性格其实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来没有感受到任何人的压力和激励,我不太在乎任何人的任何评价。我在乎的是我做出来的东西是不是我喜欢的,是不是做出了行业里最好的。我的行业里最好的,能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变革?推动了行业变革之后,能不能给我们的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感受?这就是我的价值。
我所带领的团队也是同样的理念,我们的压力不是来自于任何一位领袖,而是来自于我们所从事的技术和行业,以及我们能不能推动和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能不能为用户创造真正的用户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我们给自己的压力。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