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印度政府积极吸引外资投资电子制造业,提出减税等多项激励政策,以解决行业困境。据《经济时报》报道,获得投资许可的企业包括立讯精密,以及华勤科技持有少数股权的合资企业。两家公司都是中国知名的电子制造商,为包括苹果、小米在内的科技公司生产手机、电脑和其他数码产品。
《经济时报》上月披露,印度政府通报业界,将成立跨部门工作组,加速审批符合一定标准、在印运营或与印企业合作的中国企业的投资提案。截至目前,该跨部门工作组已举行两轮会议,批准了七八项不同领域的提案,其中大部分涉及电子制造领域。据印度官员称,该跨部门工作组每六至七周开会一次,评估现状,在“全面审查”后批准相关提案。
获批的投资提案被拖延许久。据报道,早在2020年5月,立讯精密就与泰米尔纳德邦政府签署协议,接管已关闭的摩托罗拉手机制造厂,计划投资约75亿卢比。2022年,泰米尔纳德邦政府敦促中央政府加快批准该提案。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7月报道称,印度对中国投资和中国技术人员进入印度的阻挠,使得中国供应链在转移到印度时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严重拖延了进度。大量产品无法在印度组装和制造,但印度市场的需求却不断增长,这反过来又加强了印度对中国进口的依赖。2020年以来,中国对印度出口大幅增长,中印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
印度财政部今年7月发布的《经济调查2023-2024年》报告呼吁印度增加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以加强本土制造业和出口。报告称,为推动制造业发展,印度有两种选择:从中国进口更多、融入中国供应链,或者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印度近期一直在考虑放宽对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限制,吸引更多中国工业投资,但对中国企业仍保持警惕。《经济时报》22日报道称,授予投资许可的条件包括:明确相关投资和技术对高科技部件等领域本土制造业供应链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公民不能在印度运营的公司中担任关键高管职位,中国企业不能持有该公司的多数股权。
上述在印华商人士22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印度承认中国制造业和产业链在全球的领先地位,意识到“印度制造”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参与,因此现在需要“补足损失”,放宽投资和签证审查等限制,希望中国电子企业和人才来印推动当地电子产业发展。但印度并未采取任何措施改善中国企业的营商环境,一些中国企业近期因无法参与项目投标、无生意可做而被迫离开,一些中国企业有数十名中方人员被印方限制离境,期限长达两年,目前仍无放松迹象,给中方员工的工作、生活、心理、家庭等都造成了很大困难。
该人士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经营必须享有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少应与其他外国投资者受到同等对待。希望印方首先解决其在投资、经营、投标等方面针对中国企业在印制定的诸多不合理、歧视性政策,给予公平、公正、非歧视性待遇。
【环球时报巴基斯坦特派员姚晓环球时报记者尹业平环球时报记者吴明】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