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面临当地政府“本地化”的压力。
近日,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塔塔集团目前正在谈判收购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印度分公司的多数股权,并成立合资公司。据称,印度政府希望印度本土合作伙伴在与中国手机公司成立的合资公司中至少拥有51%的股份。印度政府还希望合资公司能有本土高管和本土分销渠道。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谈判已进入后期阶段,双方开始讨论估值问题,塔塔集团对此次收购非常感兴趣,而Vivo印度希望塔塔集团能开出更高的收购价格,目前一切都尚未最终敲定。
业内人士指出,此举将确保印度本土企业和高管对目前由中国手机品牌主导的印度手机行业的影响力。
除了早前针对中国企业的指责外,印度政府还对中国手机品牌做出要求,要求其增加本土手机产业的“印度含量”,以“促进”中国品牌更加深入地“融入”印度市场,加强与当地的经济合作。
这些要求主要包括:管理本土化,印度政府希望中国智能手机企业在印度分公司的管理层,甚至CEO、COO、CFO、CTO等关键岗位上的员工数量要超过100人;印度政府希望印度经销商能在手机销售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即形成由印度经销商主导的销售网络;生产合作本土化,印度政府鼓励中国企业与当地电子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
vivo于2014年进入印度市场,根据今年5月市场调研机构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数据,vivo以19%的份额首次位居销量第一。
但如今,在印度的压力之下,为了在当地市场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vivo等厂商似乎不得不在当地做出“本土化”的选择。基于当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业等考虑,印度希望在当地行业提升影响力无可厚非,但市场经济讲究自由竞争,提升行业影响力也要兼顾公平,过多的类似干预最终会对外资企业在印度的投资信心造成负面影响。
《印度经济时报》6月15日报道称,日益紧张的对华关系已导致印度电子制造商在过去4年中损失150亿美元,并造成10多万个工作岗位流失。
印度电子制造业高管透露,目前有4000至5000份中国企业高管的签证申请正在等待印度政府的批准,这阻碍了印度电子制造业的扩张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印度政府已经建立了10天审批制,有商务签证申请的机制,但签证审批目前仍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印度移动和电子产品协会(ICEA)和信息技术制造商协会(MAIT)正在游说印度政府,敦促新德里加快对中国企业高管的审批程序。他们指出,技术和技能转让、生产安装和调试、建立效率流程和维护都需要中国高管的参与。
ICEA预计,如果中印之间商业活动正常,印度企业的国内增加值将从目前的18%提升至22%-23%,从而每年为印度国内手机生态系统额外带来1500亿卢比(约18亿美元)的国内增加值。
当地一位行业高管表示,2020年以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严格审查,导致许多企业停止在印度进一步投资。“如果这些企业决定离开印度,将对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这对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失业和主要制造商倒闭。”
此外,印度业界高管也指出,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如今对参与印度“生产挂钩激励计划”持谨慎态度,这导致印度错失大量商机,他们估计,若中国企业不被禁止参与该计划,印度将失去大量商机,而印度至少可因此获得 50 亿至 70 亿美元的额外出口收入。
据全球贸易研究计划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24财年印度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进口额飙升至898亿美元,其中44%来自中国大陆,如果包括中国香港在内,这一比例进一步上升至56%。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