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该议案在会议上获得通过,但反对票数却超出预期,约有37.55%的股东投了反对票,约有2.00%的股东弃权,而赞成票数也仅有60.46%,距离过半的及格线仅一步之遥,可谓“险胜”。
近一半的反对票来自中小股东
公告显示,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审议了三项议案:第一项是改变部分回购股份用途并用于注销,以98.78%的投票通过;第二项是审议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以60.46%的投票通过;第三项是授权董事会办理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宜,以60.48%的投票通过。三项议案均获得通过。
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对公司第三项员工持股计划相关议案,反对票数较多,其中,第二项议案反对票比例为37.55%,第三项议案反对票比例为37.53%,这两项议案的弃权票比例均为2%。
这一现象在中小股东单独投票结果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第二项提案中小股东赞成票比例为48.54%,反对票比例为48.86%;第三项提案中小股东赞成票比例为48.57%,反对票比例为48.83%,均是中小股东反对票比例大于赞成票比例。
从格力电器前两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投票结果来看:第一期获得了75.75%的赞成票,第二期获得了86.87%的赞成票。中小股东投票结果方面,第一期获得了68.71%的赞成票,反对票为27.07%;第二期获得了80.22%的赞成票,反对票为12.90%。不难看出,在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的提案中,中小股东的反对率最高。
草案显示,格力电器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总募资规模不超过16.14亿元,认购价格为20.31元/股,认购股份数量不超过7946.21万股,来源于公司部分已回购股份。参与员工总数不超过1.2万人,其中公司7名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合计认购比例为30%。
管理层参与比例过高再引发争议
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为何引发众多中小股东的反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在一投资社区看到,高管团队的高参与比例成为投资者争论的一大焦点。
据公告,本次员工持股计划认购价格约为最新二级市场价格的一半,为市场常见的“半价激励”。其中,高管团队最多可认购总规模的30%,最高认购金额约为4.84亿元。按最新二级市场价格计算,参与者将可获得与授予金额相等的账面收益。
“半价激励”本身并无不妥,但高管团队的授予比例被投资人认为过高。以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合计1.2万人计算,人均授予金额约为13.45万元。其中,高管团队每人最高可获授予金额近7000万元,而其余1万余名员工每人授予金额约为9.4万元。相较之下,高管团队显然能获得的激励空间远大于普通员工。
祥松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计划是股东对为公司成长和股东价值做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分红,分享价值增长的激励方式。股权激励没有高管和非高管之分,高管参与是可以的。但在具体激励方案的分配比例和价格上,制定方案的高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和控制权,因此存在利益偏向自己的倾向,可能与股东和其他员工产生分歧。
“但只要流程合规,股东和其他员工也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投票等方式表达意见。”沈萌说。
事实上,这并非管理层首次参与员工持股计划。2021年6月,在格力电器推出的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中,仅董事长董明珠一人的认购上限就达到计划总规模的27.68%。以当时格力电器股价计算,如果董明珠按最高额认购,将获得约8亿元的账面利润。
最终,在股东大会上,27.07%的小股东对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投了反对票。在格力电器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中,董明珠并未参与,但此期计划获得的支持更多,80.22%的小股东同意,仅有12.90%反对。
蓝思咨询创始人匡宇清对e公司记者表示,格力电器的员工持股计划本身并无合规问题,但市场的担忧主要来自于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过度控制。“在格力电器大股东还是珠海国资的时候,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就存在分歧,以至于格力电器后来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实也是一种调和分歧的举措。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公司推出有利于管理层的员工持股计划,确实会加深股东在这方面的担忧,从而产生更多的反对票。”
绩效考核指标差异
除了管理团队参与认购引发争议外,格力电器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在业绩考核指标方面较前两期也有变化。
回顾一下,格力电器首轮员工持股计划最初的考核指标为,2021年、2022年净利润较2020年分别增长不低于10%、20%,且当年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
公司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指标为,2022年、2023年净利润较2020年分别增加不低于20亿元、3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22%、21%。同时,还有每股现金分红不低于2元或现金分红总额不低于当年净利润的50%的要求。
此次推出的第三期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仅为2024年、2025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相比前两期,去掉了业绩增长和分红目标。
事实上,20%的净资产收益率对于格力电器来说并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格力电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4.19%、26.53%,均远高于20%。
此前员工持股计划还曾发生过小插曲,2022年5月,格力电器提出修改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考核指标,由2021年、2022年净利润比2020年分别增加不低于10%、20%,修改为2021年、2022年净利润比2020年分别增加不低于10亿元、20亿元,其中2022年增加了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2%的要求。
投资者认为,这一做法实际上拉低了考核指标,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格力电器解释称,自计划推出以来,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生产经营面临较多不确定性,但公司管理层仍将把首期员工持股计划原定的业绩目标作为年度经营指引,并努力实现。
空调作为主营业务的依赖度增加
从格力电器业绩来看,公司2021年至2023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01%、6.26%、18.41%,与美的集团等同行表现大体一致,2023年的业绩增速甚至高于美的集团。
2023年,在“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格力电器更加依赖空调主业。当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实现营收1512.17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74.13%。这一占比较2022年的70.92%提升了约3个百分点。事实上,自2020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占比跌至69.14%的低点以来,近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
格力电器管理层并非不知道,空调作为成熟的家电产品,增长空间有限。近年来,格力电器也将曾经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好空调,格力造”换成了“好家电,格力造”。在公开活动和直播中,董明珠也着力推广非空调产品。
不过,格力电器为摆脱对空调依赖而打造的家电、工业设备板块,以及通过投资珠海银隆进入的新能源行业,均未带来特别亮眼的增长,空调主业依然是支柱。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