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周年:从开放创新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支点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年来,临港新片区紧紧围绕开放、创新两大使命,着力建立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开放体系,以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在滴水湖畔崛起。

如何继续站在改革开放前列、与世界同步?如何确保经济增长有源源不断的“油门”?如何确保这座年轻的城市持续吸引人才和创业者?站在五周年的重要节点,临港新片区总结过去、规划未来。

当前,国际形势动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位于中国东海之滨、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临港新片区这个永远的创新热点,正成为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支点。

8月20日,临港新片区将迎来开港五周年。五年前,上海还没有港口保税LNG加注经验,如今已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二大保税LNG加注港,仅次于最早开港的荷兰鹿特丹港。

上海港口开展保税LNG加注业务的重要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促进绿色贸易、绿色航运发展,提升港口国际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完善LNG能源产供储销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增强港口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

突破这一差距的重任落在临港新片区的肩上,新片区全力承担起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的重任。

2022年3月14日,马耳他籍集装箱船“达飞轮船”驶入洋山港二期码头,上海上港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港湾未来”号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加注船靠泊在“达飞轮船”外侧,为船舶加注保税液化天然气清洁船舶燃料,标志着我国首单国际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船对船”加注业务落户洋山港。

这一里程碑事件意味着,洋山港成为我国第一个、全球第三个能够为国际船舶提供保税LNG“船对船”加油服务的大型港口。

目前,加注范围已覆盖洋山港所有泊位,并拓展至上海南港及相关锚地。保税LNG加注自开展以来,截至2024年7月底,累计加注船舶114艘,总加注量达.7立方米。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2023年,即上述“首单”下达的第二年,上海港已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二大保税LNG加注港。在实现多个全国第一后,上海港仍在不断拓展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功能,不断提升上海国际航运服务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此外,继LNG加注成功实施后,绿色甲醇燃料加注也在临港新片区迈出实质性步伐。洋山港海事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洋山港已完成第100艘清洁燃料(包括LNG和绿色甲醇燃料)船对船加注同步作业,并具备为3艘船舶提供清洁燃料加注服务的能力。

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周年:从开放创新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支点插图

国内首次在码头为滚装船进行船对船 LNG 加注

就在最近,上海港LNG加注服务能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澎湃新闻()记者获悉,8月9日至10日,刚刚下水、正在首航的挪威汽车滚装船“莱诺·奥罗拉”号在上海南港码头顺利完成1800立方米LNG燃料加注。这是国内首次在码头为滚装船实施“船对船”LNG清洁能源加注服务。

“利诺·阿罗拉”轮8月8日从江苏南通母港起航,开启首航。作为全球最大、最环保的汽车运输船,该船拥有16层甲板,共计约9100个泊位,配备一台低速双燃料主机和三台双燃料发电机,可使用LNG和常规燃料,拥有挪威DNV船级社“氨燃料就绪”和“甲醇燃料就绪”入级符号,是目前汽车运输船领域第一艘可使用碳中和燃料的船舶。

该船首次LNG加注服务在上海港开展,在“利诺·阿罗拉”轮靠泊前,8月8日下午各方就确定了整个靠离泊及加注计划,并提前预编船舶计划,为“利诺·阿罗拉”轮靠泊节省了时间和进度,两艘杂货船和两艘水果冷链船的作业加急完成,顺利预留泊位。

8月9日凌晨3点,“利诺·极光”轮顺利靠泊;13点46分,LNG加注船“海港未来”号与“利诺·极光”轮对接并开始燃料补给作业;8月10日上午10点30分,“利诺·极光”轮安全离泊。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海港未来”号LNG加注船首次驶出洋山海域,为停靠南港码头的国际船舶进行加注。“利诺·极光”号的成功加注,标志着上海港已成功掌握了为港内滚装船提供LNG清洁能源服务的经验和能力。

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提升还不止于此,就在“海港未来”号LNG加注船驶离洋山海域前夕,“淮河能源帆船”于8月7日11时在洋山港LNG码头顺利完成6000立方米LNG燃料的装船,这意味着洋山港已具备两艘LNG加注船的供给能力,也就是说,洋山港LNG加注已进入“双船阶段”。

据悉,“淮河能源启航”号是国内首艘投入运营的江海直达14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加注船,随着“淮河能源启航”号的加入,洋山港绿色能源加注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巩固上海国际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以港口服务能力提升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赋能。

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周年:从开放创新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支点插图1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建成高水平航运服务能​​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桥头堡,临港新片区始终把开放创新作为核心使命,把高水平航运服务作为开放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内容。”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今年7月8日举办的2024滴水湖高水平航运服务产业创新大会上这样表示。

回到上海南港,为什么全国首个滚装船“船对船”LNG加注服务会在这个码头提供呢?

上海南港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是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陆域直接相连的唯一港口,码头一期已建成9个泊位,可停靠5万吨级通用船舶和7万吨级滚装船舶,拥有一线通关政策优势和港区一体化区位优势。自2013年8月港口投入运营以来,已成为三一重工、西门子、特斯拉、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家门口”码头。

相关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上海南港作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目前主要有内外贸滚装、冷链、件杂货业务等三大业务板块。“在所有业务中,滚装是港口的支柱产业,成为上海港滚装业务争当世界第一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国际国内船舶陆续进港,多艘船舶靠泊港口,港口连绵不断的装卸作业逐渐成为常态。就在半个月前,7月31日凌晨5点,马耳他籍“泰特斯”号滚装船在上海南港码头装卸6703辆汽车后离港。此次从船上卸下的5416辆进口汽车,是该码头开展汽车进出口配送业务以来单船卸货量最多的一次。

据介绍,南港码头2024年规划外贸滚装业务量为50万辆。截至7月底,外贸滚装吞吐量已达27.5万辆,整体完成量达到全年外贸滚装计划的55%,达到一半时间、一半任务的预期。其中,特斯拉完成10.9万辆。“随着汽车进出港配送业务的增加,南港码头国际中转业务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共完成国际中转6.52万辆,其中进港3.45万辆,出港3.07万辆。”

临港新片区揭牌五周年:从开放创新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支点插图2

对于国际航行船舶来说,燃油加注是吸引其过境停靠港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或者说保税燃油供应已成为衡量港口配套服务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正是在此背景下,早在2022年1月,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同上海市商务委等1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试点管理办法》,为临港新片区开展保税LNG加注服务试点提供政策支持。

两个月后,2022年3月,我国首条国际船舶保税液化天然气“船对船”加油服务的里程碑之举正式启动。

但LNG加注安全风险较高,加注作业对周边船舶交通、水文气象条件要求较高,作业范围受到限制,仅靠停泊在特定泊位的船舶才能加注LNG燃料,这意味着加注服务能力和范围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拓展。

2023年以来,加油业务取得新突破。2023年3月1日,在洋山港具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关东码头4个泊位首次实施加油作业,标志着保税LNG加油作业范围覆盖洋山港所有泊位;2023年4月26日,上海港成为国内首个在海上锚地实现保税LNG加油业务的港口;如今,加油范围进一步覆盖上海南港……

值得注意的是,在成功开展LNG加注后,临港新片区又将目光投向绿色甲醇燃料加注新赛道。

当前,全球航运业正处于绿色低碳转型的新一轮发展与竞争中,在国际海事组织(IMO)碳减排限硫要求下,低硫燃料油和LNG是当前全球存量船舶动力来源的主要选择,未来船舶燃料的发展路径或将呈现“组合替代”的趋势。其中,LNG是短期替代的首选,中长期最具前景的还有甲醇、氨、氢气等。

今年4月10日,马士基轮“阿斯特丽德·马士基”号靠泊上海洋山港,我国首艘、全球最大绿色甲醇加注船“海港致远”首次为靠泊船舶完成“船对船”同步加注作业。这意味着,继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国际船舶保税LNG加注能力的港口后,上海港又成为全国首个具备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

相关部门表示,上海港具备水上加注绿色甲醇燃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对国际班轮船舶的综合服务水平,巩固发展上海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资源配置能力,为上海引领全球构建新型绿色港口航运服务生态、为临港新片区建设世界领先的绿色航运服务生态贡献力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