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转债违约引发市场担忧,弱资质转债或迎价格探底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本周,可转债市场信用风险迎来集中“收官”,蓝盾转债还本付息、岭南转债分别于8月13日、14日到期停止转股,成为史上第二只、第三只无法还本付息的可转债,引发市场热议。

8月14日晚间,岭南股份(.SZ)“毫无意外地”宣布,“岭南转债”剩余金额为4.89亿元,公司现有现金不足以偿还“岭南转债”本息。

今年5月以来,岭南股份就其目前的货币资金状况及经营状况多次发布偿债风险提示,而作为岭南股份实际控制人的中山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下称“火炬区管委会”)并未出手协助偿债。

岭南转债无法兑付的根本原因是标的股票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导致偿债能力下降。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岭南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已连续9个季度亏损,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未分配利润亏损11.67亿元,货币资金仅有2.46亿元。

今年以来,因正股业务下滑引发的可转债兑付风险已有多起,苏特股份、蓝盾股份的可转债分别于5月、8月违约。岭南股份退市带来的影响在于,这或将成为正股退市前首例可转债违约,且岭南股份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市场担心,岭南股份可转债实际违约或将导致弱质可转债再经历一轮价格筑底。

岭南可转债重大违约

“岭南转债”原定退市日期为2024年8月15日(周四),现因“岭南转债”到期无法偿还本息,暂不从深交所退市。岭南股份称,公司已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为“岭南转债”提供担保,但增信资产的变现存在不确定性。

岭南转债违约引发市场担忧,弱资质转债或迎价格探底插图

今年5月下旬,随着岭南股价跌破2元,岭南转债亦跌破面值并出现大幅波动。8月7日至8日,岭南转债连续两天下跌20CM,跌幅大于正股,转股溢价率被压缩为负值;9日更是录得涨停,最终价格为71.372元/张。

转卖或许是多数可转债持有人最后的理性选择。公告显示,截至8月13日,岭南转债剩余金额为4.89亿元,较8月9日公告的剩余金额6.45亿元减少1.56亿元。截至8月12日,岭南转债累计转股金额已达转股前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

转股需要市场消化,短时间内大量转股导致岭南股份股价跌破1元,股票面临面值退市风险。8月15日,岭南股份低开逾5%,盘中跌破0.9元,下午2点后出现异常上涨,截至收盘报0.94元,上涨1.08%,振幅达13.98%。龙虎榜数据显示,上市营业部席位全天成交5937.47万元,合计净买入1310.44万元,深股通专仓位位列买入仓位第一。

退市期满后,尚未转股的投资者,有义务偿还公司发行的可转债本息。但以岭南自身的资金实力,希望不大。截至一季度末,上市公司现金余额2.47亿元,短期借款余额22.4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余额16.62亿元。

岭南股份的实际控制人为火炬区管委会,背靠中山国资委,也是此次违约事件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不少市场人士将岭南转债违约视为国资转债首例违约。事实上,火炬区管委会持有岭南股份约5%,虽然是实际控制人,但并非100%控股。

截至今年6月26日,中山市华英实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华英工投”)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8426万股,占总股本的5.02%。股权穿透显示,华英工投的实际控制人为火炬区管委会。

多次付款违约敲响信用风险警钟

岭南转债违约引发市场担忧,弱资质转债或迎价格探底插图1

兼顾债权和股权特征的可转债被视为攻守兼备的投资产品,但今年以来,苏特转债、蓝盾转债、岭南转债等可转债相继大幅违约,打破了可转债“无敌金身”。

“以往可转债可以通过股票转股的方式消化,发债方可以通过降低转股价格或者强制赎回的方式规避不兑付风险。近两年A股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尤其是今年低价股持续下跌,底层公司基本面较差,如果继续降低转股价格,底层股票就会岌岌​​可危,一旦底层股票跌破1元,就会引发‘死亡螺旋’。”一位资深可转债专家对记者表示。

以岭南股份为例,其盈利能力下滑、现金流缩水导致岭南转债大幅违约。岭南股份主营业务为生态环境建设修复业务和水务及水环境治理。2022年至2023年,岭南股份经营业绩暴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合计亏损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3.7亿元、-2.79亿元。今年一季度,岭南股份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9.09%、78.45%,资产负债率为85.38%。

岭南股份表示,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及市场供需变化影响,政府投资减少,公司新增订单未达预期;公司工程业务结算周期拉长,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资金紧张制约了公司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之需维持日常经营费用,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持续下降,存在流动性压力。

搜于特(.SZ)于2023年8月从深交所退市,2020年至2023年,搜于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亏损近70亿元,且无偿付能力。今年5月14日,搜于特可转债发生实质性违约,正式成为首只发生实质性违约的可转债,市场开始关注可转债的信用风险。

仅三个月后,第二只可转债——蓝盾转债便大幅违约。今年8月13日(可转债到期日),蓝盾的债券偿债公告称,公司主要银行账户及资产已被法院冻结/查封,资金严重短缺,原定于8月13日兑付的蓝盾转债本息未能按时兑付。2023年7月,蓝盾信息、蓝盾转债相继退市。

前述资深转债专家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爆发的可转债兑付危机,既有转债市场整体低迷的困扰,也有退市新规强化后的恐慌所致。截至8月15日,中证转债指数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4.66%。

对于蓝盾债还款及岭南转债违约,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岭南转债大幅还款违约或将重塑当前弱质可转债市场格局及后续定价模型,与后续中低价位可转债价格下调逻辑相关,当前市场上弱质可转债或将再经历一轮价格触底反弹,中低价位可转债价格重心或将进一步下移。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