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市场信心提振,消费者保险意识和需求将逐步释放,有望带动行业复苏和增长。调查显示,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渠道购买保险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购买保险时间较长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网上买保险。选择在网上买保险的原因有:产品性价比高、种类丰富、信息透明、容易自主决策、不会被过度营销所干扰等。其中,线上专业保险公司或平台、传统保险公司的线上渠道最受欢迎。“在网上买保险就像去超市,上面写得很清楚要投保什么、怎么报,我可以自主选择,没有线下面对面销售的负担。”设计师何先生的观点颇具代表性。
二是健康险渗透率高,储蓄险增长迅速。受访者表示,在已购买的保险产品中,健康险渗透率最高,未来仍将是消费者购买的首要产品。同时,随着利率下行,储蓄险吸引力不断提升。在未来1-2年的投保计划中,医疗险、大病险、意外伤害险、储蓄险、传统寿险是消费者的前五大选择,分别有57%、55%、49%、41%、40%的受访者选择储蓄险。此外,商业养老保险成为消费者规划养老生活的重点,对长期护理险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
第三,品牌实力和理赔体验是购买保险最重要的因素。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看重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理赔的便捷性。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有不同的价值观:90后看重投保规划师是否能提供专业的规划建议;80后关注保障范围、报销比例、投保门槛、理赔流程、付款方式等;60后更关心能否找到实体网点。其中,63%的受访者将“理赔速度”视为影响售后体验的重要因素,另有58%的受访者关心“理赔申请是否便捷、是否有一对一理赔指导”。
中国保险业协会副会长王宇翔表示,互联网保险凭借普惠性、便捷接入等优势,通过百万元医疗保险、返程运费险、航空综合险等产品,为民众在医疗、出行等多个场景提供保险服务。特别是保险产品和服务范围拓展到传统金融体系难以覆盖和服务的欠发达地区、低收入人群等,保险服务的覆盖面不断延伸。“根据我们会员公司的统计,2013年至2022年,从事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数量从60家增长到129家,互联网保险规模从290亿元增长到4782.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2.3%。这是各方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果。”王宇翔说。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表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商业保险的补充,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将提供很多新的增长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给保险行业带来更高效的运营、更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更大的市场。
“当前,保险消费市场的人群、习惯、关注点都在发生巨大变化,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元宝集团创始人方锐表示,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创新突破,保险推荐、承保、客服咨询、理赔售后等整个保险流程的智能化水平将得到提升。在此背景下,不同消费者差异化、个性化的保障需求将得到精准满足,保险产品和服务的边界也将不断拓宽。可以预见,互联网保险的未来将十分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在供给侧,国内各大险企也纷纷加紧互联网销售渠道建设。记者从中国人寿了解到,该公司把“金融科技数字化项目”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推动数字技术与寿险价值链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方式驱动业务模式创新。“这几年我们在数字化转型上进展很快,智能机器人应用数量大幅增加,在效率提升、客户体验、风险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将继续加大数字化转型发展力度。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