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圈搬砖人谈债市牛熊与 A 股投资:机构分寸的重要性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我看了今天债市的情况,觉得要想做好A股,首先要懂机构的手段。

1. 牛市与熊市

今天市场关注的是债券,前段时间大家都觉得长债会增加波动性,短债相对比较安全,但实际上长债涨得非常好,尤其是30年期国债ETF,今年涨了近12%,你敢相信吗?

你认为可以避险的债券,今年收益有12%,历史上不是没有过,2014年大环境悲观,A股估值创历史新低,沪深300指数估值8-9倍,资金肯定是去避险的,那一年30年期债券收益率是22%。

另外,2015年疯狂注资,市场资金过多,股市和债市都看涨,2018年贸易摩擦开始,库存周期下行,是个悲观的时期,所以债市又看涨。

下图是30年期国债指数对应的年度K线走势图,可以看出牛市做多,熊市做空,跟我们A股完全相反。

金融圈搬砖人谈债市牛熊与 A 股投资:机构分寸的重要性插图

顺便说一下,总结一下,债券牛市实际上有两个时刻。

第一,当经济不好、悲观、资产稀缺的时候,债券的避险属性会催生牛市。

第二,释放的资金太多,资金多于资产,资金无处可去,股市也涨了,多余的资金又配置到债券上,所以债券是看涨的。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两年债券市场涨得这么快,问题是任何事情都要有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起到反作用。

比如最近的债券炒作,连央行都说不要炒了,但是还是在炒。你要知道国债是有底线的,不可能一直炒下去。不然国债利率太低,会影响到其他金融产品的风险。买了很多国债之后,就是逼着央行降息,这样就把利率政策空间给消除了。

二、机构也提前行动

所以央行提前安排,银行自查,那些投机基金觉得赚了,就收网,把人、把债都上报了。

所以在现在的市场,做多做空都要有个限度,有些机构分寸感很好,看空比较多,所以积极参与买入,最后却抄底成功,这种情况很常见,关键是很多朋友都看不到,比较麻烦。

大家都知道,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与散户投资者完全不同。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根本看不出来其中的区别。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事实上,这样的大数据统计工具早已存在。

简单来说,先把所有的“交易行为”数据都保存起来,经过长期的积累,通过大数据模型计算,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交易行为”特征。这个很重要。我们来看下面这些数据:

很多能够连续反弹的股票,并不是反弹后机构开始活跃,而是在之前的调整中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比如上海三毛在跌至尾声时,就出现了代表机构积极参与的橙色“机构库存”数据。这说明机构又开始积极参与了,反弹力度明显加大。

金融圈搬砖人谈债市牛熊与 A 股投资:机构分寸的重要性插图1

很多股票之所以跌得这么没心没肺,是因为机构早已休息了。用系统观察,“机构存量”一直都在休息,就连反弹也一直在休息。比如现在很多股票都在反弹,但即使是长期的正向反弹,也未必有“机构行为”的积极参与。我用系统观察,反弹中缺少“机构存量”的数据,就意味着反弹中机构一点都不积极,结果可想而知。就如普瑞股份,该股中报预计涨幅87%,还不错,但反弹中“机构存量”不断消失,说明机构没有积极参与这次反弹。再靠游资、散户抢反弹,无论幅度还是时间,都无法持续。

金融圈搬砖人谈债市牛熊与 A 股投资:机构分寸的重要性插图2

我之所以用“机构库存”数据,是因为我们要看行为要看准,说白了就是要看得更多。比如某领导看人看得准,是因为他看过无数人。行为数据的捕捉、对比、归类是需要时间的,而“机构库存”数据是十几年积累下来的,所以更可靠。

市场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风平浪静。比如我们以为一切都很好,但伊朗、以色列又闹事了,美国经济数据又出问题了,或者鲍威尔突然又鹰派了,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所以我一定会关注的,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的迹象,我会在文章里提到,大家关注后面的帖子就行。

好了,本篇文章就到这里,送人玫瑰,手心余香,谢谢大家的喜欢。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