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1992年,已经81岁高龄的钱学森在给国务院的一封请示信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他认为,保护环境将是新世纪非常重要的议题,中国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才能迎头赶上,到20、30年代,中国汽车产量就能突破1000万辆。

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插图

图片来自微博

32年后的今天,新能源迎来了“黄金时代”,这正是钱学森所期盼的。

今天回首过去,我们不但感叹钱学森先生的前卫思想和广阔视野,而且感叹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

50%属于中国新能源,1/3属于比亚迪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辆;而今年上半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1404.7万辆,继续实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产销规模迈入新阶段,与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和转型分不开。

这其中,有两个数字值得记住:50%和1/3,前者属于中国月度新能源渗透率,后者属于比亚迪。

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插图1

图片来源:

此前,王传福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上做出预测:未来三个月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50%。

今年4月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零售量累计约51.6万辆,同比下降近11%,但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量同比增长32%至26万辆。上半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吹响了逆袭的号角。新能源汽车零售量首次超过燃油车。

5月第三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上保量达16.8万辆,新能源终端上线渗透率首次突破50%(50.2%)。

6月,国内乘用车销量达到176.7万辆,新能源零售渗透率达到48.4%,无限接近均势中间点。

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仅仅三个月后,这一数字就达到了50.8%,标志着我国月度新能源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50%。

2020年,工信部提出“2035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7月份新能源的强劲表现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提前11年实现国家规划目标。

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插图2

图片来源: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奇妙的时代,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

政策支持新能源产业起步弱,技术创新才是中国汽车产业长期繁荣的关键。

这两三年来,我们见证了国产自主品牌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传统燃油合资车的没落:

今年春节假期后,比亚迪在30天内推出了15款“荣耀版”车型,主打特色就是电比油便宜。从冠军版的“油电同价”,到荣耀版的“电比油还低”,以比亚迪秦PLUS DM-i为代表的配置更高、体验更好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切入合资燃油车市场的腹地。

今年3月,传统合资轿车品牌龙头本田雅阁价格降幅超72%,丰田凯美瑞降幅最大接近60%,大众朗逸降幅达36.4%,传统合资燃油品牌过去二手残值的“护城河”正式被打破。

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插图3

传统合资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4S店出现“关店潮”。7月中旬,广汇集团披露财报,数据显示,广汇汽车上半年净亏损达5.83亿至6.99亿元,而上半年同期其盈利约6.01亿元。

这家曾经的国内销量第一的汽车经销商集团,开盘即跌停,面临退市。

燃油车加速小众化的另一面,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一批国内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上的执着与果断。

2023年,比亚迪年度研发投入近400亿元,同比增长97%,而自公布造车计划以来,比亚迪累计研发费用已超过1400亿元。

截至目前,比亚迪在全球申请专利超过4.8万项,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0.28万名。

以智能驾驶团队为例,王传福年初在比亚迪梦想日上透露:比亚迪智能驾驶团队有4000多名工程师,其中硬件及算法工程师1000多人,软件工程师3000多人。

今年5月底,比亚迪在西安正式发布第五代DM超级混动技术,实现插电混动发动机最高热效率46.06%,NEDC综合油耗2.9L/1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达到,开启油耗“2”时代。

技术成果显著,新能源汽车在静谧性、经济性、便捷性等方面已经超越传统燃油汽车,并对传统合资燃油产品形成了技术压制。

创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引领新能源市场快速增长。

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乘用车零售总量约172.9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9万辆,实现同比增长37%。

其中比亚迪单月新车销量超34万辆,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比亚迪占据销量三分之一以上,推动传统燃油汽车进入“小众时代”。

走出国门:国产品牌书写汽车史诗

衡量一个国家汽车工业水平的核心指标有两个:

第一是国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第二是海外扩张的规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量达106万辆,同比增长13%,零售占比达61.8%,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已经成为国内汽车市场最主流的声音。

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燃油车正加速成为小众市场,出海也是中国汽车下一步亟待迈出的步骤。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491万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同年,比亚迪、吉利、长安、奇瑞、上汽等5家中国汽车企业跻身全球汽车集团前20名榜单,比亚迪也首次作为中国品牌代表闯入前十,成为中国汽车工业70年历史上首个进入前十的中国品牌,国产自主品牌真正走向了世界。

32 年后的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盛世如钱学森所愿插图4

随着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中国汽车产业也从过去的“合资吃肉,我喝汤”转变为更加扎实的“技术输出”。国内自主品牌正在汽车史上书写自己的名字:

比亚迪在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匈牙利等国建设汽车工厂,由纯出口转向本土生产;奇瑞汽车年出口94万辆,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1%;零跑汽车与汽车巨头成立国际合资公司,探索出海新路径;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达成技术共享合作等等……

今年8月,最新一期《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中国企业上榜数量达133家,其中,连续3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比亚迪位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由去年的第212位跃升至第143位,成为年度排名跃升幅度最大的汽车企业。

依靠产业链的完整与高质量,中国汽车工业早已从爬行的姿态站了起来,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世界汽车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