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线来看,海信从李彦如、曲国旺手中取得3.19%的股权和9.57%的表决权后,宋建玲参与了海信发起的要约收购,这或许是宋建玲和张承锁“决裂”的重要节点。
科林电气起诉三名高管
8月5日中午,狗日用一股热浪烧焦了大地,让人喘不过气来。焦虑,或许也是宋建玲内心的真实写照。
宋建玲的焦虑始于今年6月。据宋建玲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6月26日,他接到石家庄市鲁泉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鲁泉区法院)起诉宋建玲、李彦茹(现任科林电气副董事长兼非独立董事)、曲国旺(现任科林电气总经理兼非独立董事)的起诉状。
“在诉状中,科林电气请求法院确认加盖科林电气董事会印章的《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股份转让要点》的文件无效,并判令我、李艳茹、曲国旺依法赔偿科林电气经济损失200万元。”宋建玲介绍。
该诉讼源于今年3月青岛海信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络能源”)收购科林电气股份一案。根据相关投诉及科林电气公告,2024年3月,海信网络能源与科林电气股东李彦茹、曲国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将两人持有的科林电气724.44万股股份转让给海信网络能源,并将包括剩余2173.33万股在内的全部表决权委托给海信网络能源。 到海信网络能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取的加盖科林电气公章的民事起诉状复印件显示,针对上述股权转让、表决权委托事项,李彦茹、曲国旺指示时任董事会秘书宋建玲在题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钥匙的事项》的文件上盖上董事会印章股份转让的要点”。将上市公司董事会关于股权转让的要点向有关部门提出。
不过,宋建玲在8月5日下午对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表示:“我坦诚地说,我加入科林电气已经24年了,担任过董事会秘书13年。张成锁董事长和科林电气的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任何反对意见。”
对此,《每日经济报》记者试图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询问董事会公章使用情况、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等相关事宜,但其手机未接通,短信也未接听。
这起诉讼与科林电气创始团队与海信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斗争不无关系。
记者注意到,上述民事诉状显示,科林电气表示,虽然海信网络与曲国旺、李彦如等人签署的协议是根据名为“股权转让协议”的安排进行的股权收购,但实际上是海信网络、李彦如、曲国旺等人争夺科林电气控制权的斗争。 而宋建玲则利用职务之便,私下盖上了董事会印章,实质上为海信网络争夺科林电气的控制权提供了条件,也为原告(科林电气)做出相关应对决策制造了障碍。
8月5日,《每日经济报》记者现场取得宋建玲、曲国旺提供的相关民事起诉状、鲁泉区法院传票、答辩通知书等文件复印件。据了解,法院已于2024年7月16日立案。
在正式立案前,科林电气已于7月2日向鲁泉区法院提交了变更诉讼请求的申请,将“责令三被告依法共同赔偿原告经济损失,暂定数额为200万元”的诉讼请求修改为“责令三被告依法共同赔偿原告的经济损失”。 暂定金额2000万元”。
参与要约收购是一个转折点吗?董事会秘书表示,他受到了董事长的报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约3个月前的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此前曾签署《股份转让协议》的曲国旺、李燕茹与张成锁没有任何沟通。
在科林电气2023年度股东大会期间,记者在科林电气总部与张成锁、宋建玲进行了一些交流。在会后的投资者交流会上,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关于管控等方面的提问,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表示:今天(5月9日)不要谈这些,本次交流还是围绕股东大会的议案,大家有兴趣可以谈一谈。当时,与张总与投资人进行交流的宋建玲也建议在场的投资人提出其他问题。
现在看来,在接下来的事件中,肩负起董事会秘书这一重要职务的宋建玲,和张成锁管理的上市公司,已经逐渐走向了对立面。
无独有偶,就在科林电气变更诉讼请求的当天,始于3月份的科林电气控制权争夺战,已经走到了一个重要节点——海信网络能源刚刚完成了要约收购。
7月2日晚间,科林电气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7月2日,海信网络能源股份要约收购清算及转让程序已完成,海信网络能源共持有公司股份9520.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94%。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