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地产新媒体年报持续延期、清算听证会被延期,身处争议焦点的碧桂园却按时发布了最新月报。
8月5日,碧桂园发布7月份未经审计的经营数据,碧桂园7月权益销售额34.1亿元,较上年的120.7亿元下降71.75%;权益销售面积38万平方米,较上年的158万平方米下降75.75%。
此前数据显示,碧桂园上半年实现权益销售金额221亿元,权益销售面积222万平方米。以此计算,碧桂园1-7月权益销售金额为255.1亿元,较上年的1408.3亿元同比下降81.89%;权益销售面积为260万平方米,较上年的18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5.95%。
不久前的8月2日,碧桂园集团召开月度经营管理大会,集团董事局主席杨惠妍重申了确保交房的决心。
会议提到,为确保交付任务,碧桂园下半年将加大销售和资产盘活力度,确保先用有限的资金确保房屋交付。
压力
每次内部管理会议上,碧桂园管理层都反复强调确保大厦交付的首要任务,但债务压力也不容忽视。
截至去年6月30日,碧桂园总负债13641.6亿元,股权资产2543.69亿元,有息负债2579亿元,现金储备约1305.69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5亿元,限制性现金约294.54亿元。
在1.36万亿元的总负债中,合同负债余额达到6036亿元,这部分预收房款需要在房屋交付后进行划转,这是保交付最直接的意义。
同期公司有息负债中,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为1087.03亿元。从今年迄今的销售表现来看,在满足交付任务后,碧桂园剩余的偿债能力并不乐观。
今年2月28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债权人Ever以碧桂园未能按照约定偿还约16亿港元定期贷款本金及利息为由,向香港法院提出对碧桂园清算的申请。
7月29日晚间,碧桂园宣布,在代表银行债权人的协调委员会和代表债券持有人的特别任务组的支持下,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公司的延期申请,上述清盘呈请的聆讯延期至2025年1月20日,这是清盘呈请提出以来第三次延期。
碧桂园律师毛乐礼表示,公司计划在今年9月底前公布债务重组条款清单,10月份公开债务重组支持协议。
经过近半年的谈判,清算双方仍未达成完全协议,而这16亿港元只是碧桂园庞大债务关系的一个缩影。
碧桂园此前曾“坚决反对”上述债权人提出的清算申请,认为该笔债务金额占海外整体有息负债的比例很低,单个债权人的过激举动不会对公司楼宇交付、正常经营及海外债务整体重组造成重大影响。
碧桂园目前有15只未偿还的公开美元债券,本金总额约93亿美元。
一边是境内外债权人的调解,一边是境内担保人责任和财产交付的坚持,杨惠妍夹在其中,竭尽全力避免出现没有赢家的局面。
保证深水区交付
早在去年12月,杨惠妍就表示,未来12个月公司主要有三大任务:保交付、保运营、保信贷,其中保交付将进入深水区。
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共交付15.45万套、总面积1822万平方米,部分项目提前交付,交付量位居行业第一。杨惠妍强调,下半年保交任务依然艰巨,但集团高度重视。
碧桂园2024年交付量预计突破40万套,较上年约80%有所减少,但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23年上半年及更早的交付任务,大多在碧桂园暴雷之前,因此资金筹措和谈判都相对容易。一旦危机暴露,供应商和施工单位对资金的时效性都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深水区的根源问题之一。
从项目微观层面看,每一个保交付的房产都涉及建材供应链、施工团队和数千万业主,需要各方共识。
以已逾期的昆明市五华区下马村A5地块(碧桂园龙腾世家A5地块)为例,这是纳入房地产融资贷款白名单的项目,五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7月23日发布批复称,拟为该地块引入新的总承包商,预计从冻结账户中释放约5000万元资金,推动复工。
为此,区住建局启动区级预售资金监管,预售资金账户已移交区公证处监管;同时,区住建局责成项目公司对项目剩余未售资产进行全面清理,采取三保全等方式,将项目剩余未售资产以网签方式登记到区级国资公司名下。
此外,据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住建局7月16日消息,当地碧桂园梧桐府项目1号楼、8号楼主体建筑已封顶。前期,碧桂园与施工单位对工程款支付方式、支付比例等存在分歧,施工单位担心碧桂园资金短缺,无力支付后续工程款,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少、进度慢。经过政府沟通协调,施工人员及施工材料于6月26日进场开工。
除了项目进展出现摩擦之外,失败企业的交付质量也将备受关注。
月度管理会议上,碧桂园总裁莫斌指出,要用尽一切手段,用解决问题的思维,完成保障房交付任务。同时,碧桂园在施工过程中也从不放松对安全质量的重视,坚守安全底线,全面排查隐患,严格责任管理。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