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银行跟房产中介合作,让中介帮忙招揽房贷客户,等房贷放出来后再给中介一定比例的佣金。与其让中介赚钱,还不如我们自己跟银行对接,这样能省下几千块钱。”在平台上,多地购房者分享了自己办理房贷返利的经验。
记者近日发现,房贷返利出现上涨现象。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时间的返利比例不尽相同,一般在季末有所增加,价格从“1500元”到“1900元”不等。能办理此项业务的银行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
这一现象背后,是银行间对房贷业务的激烈竞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特点是买方市场,对银行而言,房贷是优质稀缺资产,银行愿意“花钱招揽业务”,但房贷返利政策的出台,可能导致贷款市场定价不透明、正常竞争秩序被打乱、银行经营成本增加等不良后果。
个人可直接获得返利
上海居民小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房贷返利的成功经历。她告诉记者,找到房子后,就四处打听有给个人返利的贷款银行,经过多方比较,6月份她与一家城商行签订了贷款合同。贷款发放后,她获得了“1600”的返利,即每贷款100万元,返利6000元。
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进行调查发现,此前已全面停止的房贷返利现象又重新浮现。
在小敏的介绍下,记者联系上了负责她房贷返利的银行贷款经理吴桐(化名),吴桐称,上海各家银行的商业贷款利率都是一样的,而银行目前的返利比例已经由原来的“1600”提高到了“1700”,但需要在9月底前把贷款放出来。
“我们主要针对二手房买家,因为新楼盘往往有他们熟悉的银行,会指定几家贷款银行。”吴桐说。
另一位自称能办理房贷返利的银行贷款经理告诉记者,该行与等房产中介是全对全的合作,如果客户买房后通过多家中介申请贷款,返利不能直接给到客户本人,只能给到这些中介。“客户在网上签约前,需要告诉中介,中介会找一家银行把钱借给他,否则,有些中介会签下不公平的条款,指定一家银行把钱借给客户。”
房贷返利并非新鲜事,此前多处于行业灰色地带。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所谓房贷返利,是指商业银行为了争夺房贷市场份额,向提供房贷客户的中介机构提供的一种佣金。多数银行和中介机构不会直接将返利返还给个人客户。如今,一些购房者绕过中介,直接与银行打交道,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返利经历,使得这一现象浮出水面。
专业第三方机构诞生
房贷返利现象兴起,吸引了想分一杯羹的第三方机构,记者发现,他们经常在社交平台发帖或留言招揽客户,这些机构在银行内部都有人脉,能与多家银行的贷款经理对接。
当记者在社交平台询问房贷返利业务时,多名第三方机构的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记者,王朴(化名)就是其中一位,他称自己有多家银行的资源,给出的返利比例不一,最高的是‘900元’,最低的也有‘500元’,你可以自己选择银行,帮你办理贷款的人是银行贷款经理,我可以提供他们的名片,你可以去网点核实他们的身份。”
当记者询问到具体操作流程时,王朴表示,贷款批下来后,记者可以通过现金、微信、银行卡转账等形式获得返利。“具体流程跟正常贷款流程一样,但是需要提前跟银行联系。”这位房产中介说,你找银行借钱给自己,有的房产中介会要求你签一份自筹贷款承诺书。定好时间地点,我们会安排银行贷款经理来你家签合同。
相比银行贷款经理承诺的贷款批准后返利,多位第三方机构人员表示,贷款批准后才能给客户返利,“银行批准贷款后,买家交房,银行才能放贷,银行把佣金给我们公司,我们垫付这笔钱再返还给客户。”
至于返利比例,多位第三方代理人员表示,每家银行每个月的政策可能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到季度末返利比例会有所提升。第三方代理人员谭燕表示,6月份,部分银行的返利比例达到1000分以上,但目前已经停止了这项业务。“如果积分高,就会有更多的客户来申请,一旦银行的业绩目标达成,就不会再做了。”
既然客户可以自己对接银行,为何还要通过第三方中介去申请房贷返利?一位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第三方中介可以在短时间内为购房者提供多家银行的返利报价,省去了客户每家银行询问、通过多家银行直接对接银行的麻烦。对于第三方中介来说,他们可以从报价差价中赚取利润。比如银行给中介的报价是“9000”,中介给购房者的报价是“7000”。
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
从银行角度,为何要自掏腰包做生意?无论是银行内部人士,还是第三方机构人员都向记者提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花钱招揽生意”,在业绩考核压力之下,部分银行分支机构和贷款经理利用房贷返利,在短时间内增加贷款发放量。
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告诉记者,部分银行过去甚至报价“1100元”,“一般来说,在每个季度末或者银行业绩不达标需要扣钱的时候,银行的返利比例都会高一点。”
银行信贷经理小苏告诉记者,返利资金一部分来自银行网点的营销费用,有时信贷经理也会从个人绩效奖励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返利。
“如果客户的贷款金额比较小,我们就不会做,这是因为银行贷款有人力成本等费用。当客户询问返利的时候,我们会先问贷款额度多少,看是否在目标额度以上。贷款成功发放后,可以通过微信或者银行卡把钱退给客户。”小苏说。
房贷返利现象的背后,是银行间对房贷业务的激烈竞争。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以来,不少银行房贷业务增长缓慢,给银行个贷增长带来压力,导致部分银行借此手段争取房贷客户,抢占市场份额。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约研究员任涛对记者表示,房贷返利现象兴起,之所以将返利对象从房产中介扩大到个人客户,是因为当前房地产行业买方市场特征突出,仍是优质稀缺资产,银行愿意做出牺牲来争取房贷客户。
目前,各地房贷利率都在下行,在任涛看来,这会加剧银行间争夺房贷客户的竞争,使得银行有主动返利、让利的冲动,同时,房贷利率的持续下行,会凸显购房者的地位,可能使返利现象加剧。
谈及其中涉及的风险,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联席执行主任、商事金融纠纷解决部主任裴洪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回扣现象导致贷款市场定价不透明,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增加了银行经营成本,损害了银行利益,使得消费者在选择贷款产品时盲目选择回扣率高的银行,可能产生错误判断,损害其合法权益。
此外,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部分房产中介在回扣诱惑下,协助客户向贷款银行提供虚假材料,加大了银行房贷风险,影响房贷业务健康发展,有可能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
多方合力推动标准化发展
针对房贷返利现象风险隐患,十多年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就曾发布《关于规范个人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维护市场秩序的自律共识的通知》。通知提到,自2010年1月1日起,银行将停止以任何形式向房贷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与所提供服务不相称、纯粹用于业务介绍的返利;要求会员银行规范贷前审查制度,开展尽职调查,坚持独立审查,在申请贷款时重点审查借款人的资信状况、收入证明、还款能力的真实性。
8月1日,记者从业内获悉,针对近期出现的现象,某地方银行业协会已发布《关于禁止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回扣行为 共同维护银行业公平竞争的倡议》,其中提到,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如通过发放购物卡、储值卡、加油卡等方式,向房地产开发商、房地产销售机构、房产中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个人住房贷款客户等变相支付佣金、权益。
业内人士表示,作为银行业自律组织,地方银行业协会此时采取这一举措,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让银行在房贷业务上实现良性竞争,也能降低银行的贷款成本、保持净息差稳定,同时让房地产中介机构更加规范、透明。
展望未来,裴洪波认为,可通过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增强银行自律意识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具体来说,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营销活动的监管;立法机构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监管体系,明确规定禁止不正当竞争的具体条款和处罚措施。银行应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