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余年间,网约车行业发展迅猛。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6月30日,全国共有354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证,各地累计发放网约车驾驶证712.6万张、车辆运输证301.5万张。6月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共收到订单信息9.71亿条。
由于门槛低、收入高,网约车司机这个职业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年失业的人来说,做网约车司机更是不得已的选择。但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声音,那就是“网约车司机要失业了”?
无人驾驶出租车再次流行起来
最近《机器人跑》引起了很多关注,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无人驾驶出租车,甚至有人说社会发展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其实无人驾驶出租车已经试运行好几年了,我上下班路上经常看到很多无人驾驶出租车在试运行。
在三年前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仅需48万,网约车司机要失业了吗?》一文中,我们提到,我国早已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试运营。以罗波快跑为例,2020年就开始试运营,2021年,罗波快跑首次向公众开放常规商业运营。
无人驾驶出租车,顾名思义,就是不需要人类司机驾驶的出租车。
不过,由于各地政策不一,部分地区还未允许完全“无人驾驶”。 比如在广州,我们还能看见车上配备安全员;而在武汉,胡萝卜快运的车辆已实现“全无人驾驶”,车上已没有安全员。
不过,车内无人并不代表没有安全员。据了解,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指定区域运营时,可以使用远程安全员,远程安全员与车辆的比例不得低于1:3。也就是说,一名安全员需要远程负责最多三辆车,这也是网上流传工作人员在后台“运行模拟器”的图片的原因。
当然,除了,国内还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专注于运营自动驾驶汽车的公司,他们使用的车辆、驾驶策略、定价可能有所不同,但我认为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实现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商业化。
所以很多人会说无人驾驶出租车会取代网约车!
从用户角度来看,无人驾驶出租车确实比目前的网约车服务有很多优势。至少无人驾驶出租车不会舍不得开空调,AI驾驶也会有效降低“风琴脚”或交通违规的概率。最重要的是,目前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确实很便宜。
虽然罗波快跑价格有所调整,但有媒体进行实际测试发现,测试期间,罗波快跑价格在每公里1.5元左右,在没有任何优惠的情况下,罗波快跑每公里原价约2.15元,而相同行程下,滴滴快跑价格在每公里1.52元至2.85元左右。
总体来看,在目前的测试条件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确实比普通网约车便宜。此外,在今年5月15日的2024 Day发布会上,百度发布了第六代萝卜快车无人驾驶汽车,售价仅为20.46万元,整车成本相比第五代车48万元下降了60%。
随着车辆成本下降,一个安全员可以替代三个司机,人力成本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市场开放,资本进入,滴滴和Uber的烧钱大战或将再度上演。
我相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价格还有下降的空间。
谁赞成,谁反对
几乎没有人不支持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如果技术进步,体验更好,何乐而不为呢?唯一反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人,大概就是网约车和传统巡航出租车的司机了。
早在去年的文章《中年人失业的最后一道防线彻底崩溃了吗?》中我们就提到,目前网约车市场已经接近饱和,截至目前,网约车司机新增数量已超过100万,司机收入越来越低。
如果无人驾驶出租车真的得到广泛普及,这或许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无人驾驶出租车虽然会占据网约车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短期内不会对网约车行业造成太大影响。我们三年前就说过这句话,现在也证明是正确的。即使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也不能完全取代人力。
我想,无人驾驶出租车“入侵”之后,最先被淘汰的,就是那些素质低下的网约车司机,那些没有服务意识、安全意识的司机。
如果是资质齐全、技术熟练的司机,就不会轻易被淘汰,就像现在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安全员,他们中的很多人以前都是网约车或出租车司机,技术、服务能力强,不仅没有因为无人驾驶出租车而丢掉饭碗,反而得到了一份薪水更高、更舒适的工作。
无人驾驶出租车普及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约车行业的运力可能会减少。
目前,在供需市场上,网约车运力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一方面司机抱怨“一口价”政策赚不到钱,另一方面乘客抱怨乘坐体验不佳。只有供需关系健康,才能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因此适当压缩网约车运力是好事。
至于这些被淘汰的司机怎么办?目前,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减少,无人驾驶出租车如果普及,也有利于解放生产力,让其进入其他行业,这难道不是生产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吗?
当然,除了司机自身能力素质需要提升外,社会也应该对分配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不应该简单粗暴地将司机“踢出局”,让资本进一步获利。现在效率提高了,在保证收入的同时,应该适当减少司机的工作时间,让他们有时间消费、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拉动内需。
资本可能不愿意这么做,但我想有关部门会想到的。
人工智能不应该取代人类
AI功能出现的初衷应该是帮助人类解放生产力,让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从事重复、繁琐的工作。
无人驾驶汽车最主要的价值在于商业化,最理想的用例是无人驾驶的长途卡车、地铁、公交车等,即便是利用AI进行辅助驾驶,也能有效减轻驾驶员在长途行驶过程中的疲劳,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正如蔚来汽车李斌所言:“我们永远不会做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我们认为‘释放能源、减少事故’才是智能驾驶真正社会价值的创造。”
他还以之前共享单车供大于求的问题为例,“为了抢生意,不考虑社会现实,过度投入,单车都成了炮灰。如果不限行,路上就都是单车了。我不用生产单车了,卖不出去,我还可以接别的工作,你觉得我能赚钱吗?”
所以无人驾驶出租车可能并不是像马斯克说的那样,你买了一辆车,每天开着它上下班,上班时间车子出去“赚钱”。如果这样的话,人还需要买车吗?车企还能赚钱吗?经济还能继续发展吗?所以这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
我认为无人驾驶出租车目前的意义在于能够收集自动驾驶所需的数据,推动自动驾驶民用化的发展。同时,虽然无人驾驶出租车会蚕食一部分传统网约车市场,但有助于加速网约车市场的洗牌,迫使一些劣质厂商退出市场。
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并不会损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不会让所有司机失业。
此外,无人驾驶出租车的普及有机会推动相关部门逐步完善法律法规,为自动驾驶的大规模普及奠定基础。当自动驾驶真正走向民用的那一天到来时,相信会解放很多人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至少在上下班的路上,很多人可以腾出手来回复一些消息,这已经是提高了效率。
当然,回到老问题,有人会说,打车可以不用开车。但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当你急着用车,或者需要长途出行的时候,就会知道有车是多么重要。如果AI能给你一个免费的司机,那将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
虽然这是理想化的,但是我相信有一天它会实现。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