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征求意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OTA 成召回重要方式但界限模糊

进不了网站?换个网络试试!

近年来,随着汽车智能化革命的不断深入,OTA早已渗透到智能汽车的各个环节,是保证智能汽车“常用常新”的基本手段,OTA技术在汽车召回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共实施汽车远程升级(OTA)召回6次,涉及汽车117.3万辆,同比增长32.2%。OTA已逐渐成为实施汽车召回的重要方式。

但随后,“OTA”与“召回”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自去年12月以来,特斯拉已在美国和中国市场发起四次超过百万辆的召回,均通过OTA解决。

对此,上述征求意见稿对汽车企业OTA做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在完成备案后方可开展OTA升级活动,如涉及产品技术参数变更,应在备案前向工信部报告,确保汽车产品生产的一致性。

工信部征求意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OTA 成召回重要方式但界限模糊插图

另一方面,市场监管总局及时开展备案评估和监督检查,规范OTA升级应用,防止企业通过OTA升级隐瞒车辆缺陷、逃避责任。对利用OTA升级消除汽车产品缺陷实施召回的,应当按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制定召回计划,并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备案。

在智能汽车领域,另一个热门话题是智能驾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搭载L2级智能驾驶的新型乘用车渗透率将达到47.3%,高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但与此同时,智能驾驶安全事故频发,相关安全问题引发较大市场争议。

为提升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水平,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组合驾驶辅助准入管理、深化组合驾驶辅助沙箱监管、完善事件及事故报告分析机制等。

对于车辆辅助驾驶功能,征求意见稿指出,汽车企业应当加强产品安全设计,明确系统边界和安全应对,保证控制策略合理,合理设计人机交互方式,并进行充分的测试验证。

发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故障、超出系统边界退出功能、搭载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车辆发生碰撞、远程操控等安全事故后,汽车生产企业应按相关要求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报告。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强事件报告分析研判,及时优化调整准入要求和产品技术标准。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对事故的深入调查和缺陷研判,加强汽车产品安全监管和召回工作。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不少标准处于空白状态,亟待细化更新。6月21日,工信部公布《2024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中提到,要加大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研制力度,推动车辆信息安全、软件升级、自动驾驶数据记录系统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自动驾驶通用技术要求、自动驾驶功能道路试验方法、自动驾驶设计运行条件、通用数据要求、LTE-V2X等推荐性国家标准出台。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本站候鸟号已成立2年,主要围绕财经资讯类,分享日常的保险、基金、期货、理财、股票等资讯,帮助您成为一个优秀的财经爱好者。本站温馨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